每個家長都抱有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而長久以來的社會經驗,又讓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孩子應該做如何的規劃,再加上財政大權掌握在手,我們雖然說招來的是學生,但在招生階段真正要搞定的卻是家長。
那么,怎樣把好家長的脈,讓他們愿意把孩子交給你呢?
1
課程宣傳投其所好
我們宣傳的目標絕對不是學生,而是家長,那么宣傳推廣的目標群體也自然是家長了。宣傳單、廣告的內容要針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來設計,最終受眾群體一定要是家長。
2做好家長培訓工作
作為培訓機構,打造“名校”比打造“名師”要重要得多,畢竟學校的發展,靠一兩個“名師”,規模小的時候還行,如果做到一定的規模,“名校”就比“名師”重要的多了。所以,我們嚴把教學質量關的同時,還應該深入、踏實、始終如一做好家長的培訓工作。
比如:
我們教學生如何提高成績、嚴把教學質量關的同時,把投入廣告的資金,抽出一部分每周或者每月開一個家長培訓課,培訓課的內容就是“如何讓家長做好學生的第一任教師”。
課程可以包括:
一、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前途出路;
二、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四、家長應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觀念;
五、如何避免教育孩子的惡習。
3多考慮家長的需求
既然說招生就是“招家長”,那么家長的需求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作為有社會經驗的成人,家長和學生在培訓課程的需求上有很明顯的區別。這體現在,學生對培訓課程的關注點在于課程學習的過程是否新奇有趣,是否能夠讓自己獲得獵奇后的滿足感,而家長更注重于課程所帶來的結果,能否讓學生真正達成自己“望子成龍”的目的。因此,無論在課程介紹中還是在招生宣傳中,以家長的需求為主去進行招生工作,效果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