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家長吶喊應試教育如流水作業

2012/10/22 16:13:02

中國式獨有的接送孩子,孩子多大才能單獨上學放學?許多孩子由家長車接車送。中國式接送孩子確實屬于中國特色,歐美很多國家,幾乎沒有接孩子這種情況。就連城市形態、交通狀況和人口眾多等方面與我國都類似的日本,也很少有家長接送小孩的,原因何在?值得反思。

 中國式接送孩子受到家長青睞,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孩子的安全問題,還有諸如城市交通復雜,不按規矩行駛的車輛很多,擔心小孩學壞等。

中國學校按片劃分,擇校很多原因使學校離家太遠,路上車多人多不安全,怕孩子處于青春期早戀影響學習,怕和壞孩子玩到一起學壞,怕孩子參與一些刺激的活動不安全……別的家人都接孩子,自己的孩子只好隨波逐流。

 中國式接送孩子是中國獨特的一個社會問題,應由全社會想辦法解決:修學校,增加和完善教育教學設施,解決孩子就近入學,這是政府的事情。維護交通秩序、整治社會治安等,這是交通、公安等部門的事情。設立學童擁護員、成立家長教師聯合會等,這是學校的事情。拿出時間表,廢除中國式的生活習慣,這是家長的事情。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各方面攜起手來,中國式接送孩子才有可能慢慢減少,直到最終徹底杜絕。

  孩子流水作業,學校要求整齊劃一,對于我們這個社會到處都在張揚個性,不能接受,孩子被壓抑。

  準備學具,老師給了一份極為詳盡的PPT,對買什么樣的本、筆、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對每一本書、每一個本包什么樣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寫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寫也都規定得一清二楚。

  那個周末我們奔波在家附近的幾個大超市和批發市場里,采購著老師開列的各項用品,一項項地落實。

  沒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兒。

  那天回來,女兒著急地怪我:“為什么不給我買一雙白色的舞蹈鞋?”

  因為女兒一直在學舞蹈,家里有好幾雙規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會不合格?

  女兒說,老師交代了一定要買白色的,前面是寬寬的松緊帶而不是細鞋帶的。

  “又不是上臺表演,平時上課用,有必要這么統一嗎?”幾天的奔波焦躁,讓舞蹈鞋成了壓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這個,不用非得換!蔽疑驳貙ε畠赫f。

  女兒沒出聲,我轉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滿了淚水,臉上寫著焦急和恐懼,小聲對我說,“有小朋友已經挨批評了!

  我怎么可能讓剛剛上學的女兒因為這點兒小事就受到責備,怎么能讓她這么無助?!

  我立刻起身帶著女兒到老師推薦的商店去買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女兒的心情平復了,但是我卻異常難受,我不停地問自己:是我錯了嗎?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觀在目前行不通。

學齡前的孩子應該以游戲為主,所以,一直堅持沒讓孩子上能學更多知識的學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來使用剪刀等各種工具,她手中的筆也更多是用來畫畫的,很少寫字。

  上學了,寫字成了必須的一課。知道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孩子寫字的時候我會格外用心,我認真觀察她,她每寫一個字的時候都很努力,一筆一畫地、很用力。雖然每一個筆道還歪歪斜斜,因為用力很猛所以頁面看起來不干凈。看著她這么認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順利度過這一關。

  但是,沒過兩天就收到老師發來的信息:“孩子的書寫很不好,家長監督孩子把每個字寫好。”

  書法是需要長期練習的,剛上小學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寫得橫平豎直、像模像樣,可能嗎?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從幼兒園抓起。

  看著孩子認真而痛苦的樣子,我在想:我所學會的“等待”到底對不對?如果對,為什么給孩子帶來了比別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對,那到底什么才是對的呢?

  “只有服從沒有商量”的家長生活

  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礎是互相尊重。我也深知,要想讓孩子學會尊重首先要對她尊重,不能因為自己是家長就頤指氣使,不能因為自己是成年人就亂用權威。

  但是,經歷了這一個月的學生家長生活,卻讓我不得不憂慮。

  出于安全考慮,現在的學校在出入校門方面有著極嚴格的管理,沒有特殊的情況,家長很難看到孩子平時在學校的狀況,也很難了解老師與孩子之間是如何互動的。

  但是我仍然充滿疑慮。

  從開學起,老師就與家長間創建了短信溝通的渠道?吹嚼蠋熼L長的信息,再看里面詳盡的各種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師很辛苦,父母兩個人管一個孩子都經常會覺得力不從心,更何況一個老師要管理全班40個同學。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會回復老師信息已經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謝。

  沒想到,兩天之后,老師給所有家長發了一條信息:接到老師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復的不必回復,需要回復的會特殊說明。

  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緩過神來再讀每天必到的短信,發現老師的短信雖然多以“家長好”開頭,以“謝謝合作”結尾,但是通篇看下來基本都是各種命令,比如,“明天必須帶……”“今天有孩子本上沒有家長簽字,請注意”等。

  我知道了這是一個只有“下達”沒有“上傳”的渠道,老師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商討”只有“服從”的方式。

  老師跟家長的溝通尚且如此,對孩子會不同嗎?

  熱愛集體的“小紅旗”是家長買的東西換來的

  禮物是做事的交換條件。這些天女兒已經用“小貼畫”成功地換回了兩塊橡皮,又用幾張印著圖案的小紙片換回了一塊棒棒糖,她還在一個小本子上積攢著另外一堆“小貼畫”,據說攢夠了10個就能換回更大的禮物。為了讓孩子自己在班級墻上“熱愛集體”一欄中插上更多的“小紅旗”,我們給班里買了綠色植物、餐巾紙,送去了美化墻壁的墻貼、參與本該由學生自己參與的班徽設計……

  與現代教育觀尖銳對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兒入學后都在硬生生地發生著。

  這些年社會輿論不是一直在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嗎?可是你去小學里聽聽課就能發現:下課會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廁所了,大家聽令而出;上課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課桌上;回答問題都把手舉得一樣高;打開書包所有孩子的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的鉛筆都是2H的,連筆尖都要一樣的粗細;連書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種式樣寫在同一方位……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們頭腦里的東西強勢地倒給孩子,而是喚醒他的靈魂,激發他體內巨大的創造力。

  盡力把身邊孩子當成一個比自己小一號的人,了解她的內心,同時也讓她體會自己的內心。懷著滿腔熱情把這樣一個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學校,期望學校能比自己做得更好,讓這么一個小小的孩子沿著她特有的生命軌跡長大、長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