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物理是連接強相互作用基本理論和實驗的橋梁,對我們理解強相互作用非微擾性質以及宇宙中大部分可見物質質量起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促進國內強子譜和強子結構研究的交流和進一步發展,4月26日-30日,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協辦的第七屆 “強子譜和強子結構研討會”在成都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我校物理學院強子物理團隊楊智研究員與杜孟林教授組織,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理論物理專款“西南理論物理中心”項目的資助。來自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全國三十余家兄弟單位的180余名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物理學院副院長楊元杰教授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介紹了學校和學院的發展情況。在隨后的會議日程中,參會代表圍繞近年來實驗中發現的新強子態的可能結構、對撞機上的強產生和強衰變過程、在強子譜和強子結構研究中的理論方法等課題進行了研討。實驗家對Belle與BelleII、LHCb、BESIII實驗的進展和物理前景作了報告,介紹了EicC以及STCF的最新進展。會議研討兼顧實驗和理論兩個方向,對于推動國內在強子物理領域的合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閉幕式上,北京大學朱世琳教授總結了本次會議,并向參會者分享了自己對當前研究問題和未來科研方向的看法。會議交流氣氛熱烈,參會者就強子物理領域的進展以及未來可能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并決定下一屆強子譜和強子結構研討會在廣西師范大學舉行。
編輯:劉瑤 / 審核:李果 / 發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