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大學原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持假護照“跑路”被抓,人大招生腐敗丑聞曝光。
11月26日,蔡榮生持假護照在深圳闖關被抓的消息在互聯網上散布開來。隨后,這位“跑路”處長高達數億元的貪腐開始浮出水面。最早發出這一消息的是民辦教育學家信力建。他在微博上用求證的語氣稱,蔡榮生因持假護照欲從深圳闖關至加拿大被抓,蔡榮生已交代的招生問題涉嫌金額達數億元,且出逃前曾留書反映領導問題。
在招生就業處這個充滿“油水”的崗位浸淫逾8年的蔡榮生,卻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慌忙逃竄,這將人們心中的疑問勾了起來。
“有人向蔡榮生通風報信。”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云這樣對外界表示!皳伊私猓瑢W校被調查的還有其他人!
中國人民大學宣傳部新聞中心對新金融記者表示目前暫未獲得更多信息,“蔡榮生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原校辦副主任王鵬成為招生就業處新處長”
人大招生“黑幕”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央巡視組在第一輪巡視中唯一進駐的高校,而蔡榮生也成為巡視組離開后第一個被確認協助調查的中層干部。
所謂的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針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高校自行組織考試,通過選拔的學生可享受高考降分優惠。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啟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后,中國人民大學成為改革試點之一。
就在改革的這一年,蔡榮生出任該校學生處處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2年后,蔡榮生任招生就業處處長。至此,他開始了長達8年令人羨慕的招生工作。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為了讓高校根據不同省份之間的生源情況對招生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對于當年生源好的省份可以利用機動指標再追加招生計劃。然而,事實上從誕生那一天起,自主招生就與權力緊密相連。
教育部要求部屬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過5%。2006年,教育部規定“考生人數較多且生源質量好的高?梢杂兴鶖U大,各校應將其作為‘預留計劃’的一部分單獨公布,并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備案”。2012年,教育部對自主招生候選人數量設置了上限――規定“原則上控制在自主招生錄取計劃數的120%,最高不超過200%”。
翻開中國人民大學的自主招生計劃,2006年規定“不超過5%,若生源質量好,可有所突破,由學校從機動計劃中予以安排”,2007年規定“不超過10%”,2011年規定“選拔時重點向素質教育開展好、新課程改革推進快和采取考前填報自主選拔錄取志愿的省份適當傾斜”。
從最初的定點學校推薦,到學生可自薦報名,再到針對縣及縣以下農村高中應屆生的“圓夢計劃”推行,2003年至2013年這10年間,學校對學生的選擇權體現得越來越充分,走進這一“特殊政策”圈子的學生覆蓋面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