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概況
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80401 專業層次:本科 修業年限: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種材料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材料制備、加工成型的基本技能,探索材料的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更好地對材料進行利用和改性。例如:衛星外殼材料的強度提升、手機液晶面板材料的清晰度優化、醫療行業人造關節的耐用度提高等。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需求,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或企業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開發,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通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材料制備、性能分析與測試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備方法與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基本規律,以及材料設計、制備與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從而具有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材料設計、材料性能優化、新材料開發和材料生產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制圖、機械、電工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基礎知識,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并具有外語綜合應用能力;
2.掌握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領域常規的材料制備、材料性能與結構分析檢測方法和技術;
3.具有選用適當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理論和實驗方法分析并解決材料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先進的材料制備與加工生產方法,以及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5.具有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熟悉所屬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
6.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承擔對職業、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主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子電工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制備技術、材料生產裝備與生產工藝、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材料性能與應用等。
核心課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圖基礎(56學時)、物理化學(80學時)、物理化學實驗(50學時)、儀器分析(32學時)、儀器分析實驗(24學時)、有機化學(56學時)、有機化學實驗(48學時)、工程力學(48學時)、電氣工程學概論(96學時)、電工學實驗(32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學時)、材料研究與計算機應用(32學時)、材料科學基礎(56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材料物理性能(40學時)、材料現代研究方法(56學時)、材料概論(32學時)。
(1)專業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學時)、高分子化學(56學時)、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40學時);
(2)專業方向二:金屬學(40學時)、固態相變(40學時)、工程材料學(40學時);
(3)專業方向三:無機材料相圖與應用(40學時)、無機材料高溫動力學(40學時)、先進陶瓷制備與加工(32學時)。
2.示例二:機械設計制圖B(48學時)、電工技術(48學時)、物理化學D(64學時)、電工技術實驗(16學時)、材料科學基礎實驗(48學時)、物理化學實驗B(32學時)、電子技術(48學時)、材料科學基礎(128學時)、電子技術實驗(16學時)、統計物理B(32學時)、冶金工程概述(32學時)、材料物理性能A(48學時)、材料制備與加工(48學時)、材料分析方法(64學時)、金屬材料學(48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
3.示例三:工程制圖與AutoCAD( B)(64學時)、工程力學A(64學時)、材料物理化學(64學時)、材料科學基礎A(80學時)、機械設計基礎A(64學時)、材料性能學A(80學時)、材料現代測試技術(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I(48學時)、材料中的固態相變(48學時)、材料結構與性能(48學時)、冶金原理(48學時)、材料合成與制備(32學時)。
(1)金屬材料方向:金屬材料學(56學時)、表面工程學(48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時);
(2)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時)、粉體工程學(56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電工電子實習、機械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或專業綜合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制備方法實驗、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材料物理性能實驗、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學習內容
物理化學、材料物理化學、量子與統計力學、固體物理、材料學導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力學、材料工藝與設備、鋼的熱處理等。
主要科目
《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量子與統計力學》、《固體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力學》、《現代材料測試方法》、《材料工藝與設備》、《材料熱力學》、《功能材料及應用》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無機非金屬材料。
就業前景
發展前景:學生畢業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復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學纖維、新型建筑裝飾材料、現代噴涂與包裝材料、陶瓷、水泥、家用電器、電子電氣、汽車廠、鋼鐵企業、石油化工、制造企業、航天航空等企業從事設計、新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市場經營及貿易部門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還可以到政府部門從事行政管理、質量監督等工作。
就業崗位
工業、航空類企業: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管理、材料工程、質量檢測;科研類單位:材料研發、性能測試、顯微分析。
更多內容,請查看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問答”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