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巨資出國留學歸來,不料國內學術圈的派系近親,愣是尷尬的讓海龜變海待。在國外,論文發布不在量而在質,國內論文量夠份,論文只求量那管什么質,主要簡歷上能夠列上長長的一段,夠氣派,殺傷力足,競爭力就強。這種現象遭網友吐槽,國外論文基本是真的,國內論文基本是假的,花錢就能發,假的厲害。要想搞學術,還是去國外吧,中國社會以論文和關系定去留。
真功夫出國留學的,一般都是沖著研究去的,畢業后回國留北上廣高校,繼續科研。但是事實上現實很殘酷,理想很美好。國內畢業的很清楚國內行情,只要論文在國內的期刊發布夠量夠份,加上導師的關照,自己在國內混了這么多年的人脈等諸多人脈資源,在國內頂尖大學留校任教是沒問題的。而出國留學的精英,只管專研課題,那會留意人情世故,管你精通英文、法文、拉丁文著作,回國找工作,就要懂潛規則。
別不服氣,曾經的優秀,艱苦奮斗的成果,就是比不過一些本科同學,他們有工作有車有房瀟灑生活在一線城市海龜變海待目前變成導師教育學弟學妹的典范,要吸取教訓。
海待們要調整心態,迎接調整,社會改變不了,只能適應社會,誰讓我們不是富二代官二代。 那么多年的海外生活都熬過了,不在乎再在國內高校讀幾年,拿更高的文憑,這次學士不是第一了,吸取教訓,彌補不足,借機結識該校老師,多討導師歡心,多做一些課題,多發論文,爭取留校。可能留學不是教專業課,但可以教公共課,以后慢慢轉型,真金不怕火練,等待機會,抓住機遇,一定成功。
曾經有個客戶聯系我們中國招生代理網做廣告,聊天中得知,該老師15歲出國留學,在英國呆了4年后去新加坡4年后去加拿大2年,精通英語,韓語,法語,能說讀看多種語言,回國后在一個留學機構工作,聽完我萬分驚訝,多好的教育背景,怎么工作不咋地。這是發生在2010年的事情了,到目前的這樣的海龜現象好像越來越嚴重了。不少海龜流落到一些教育機構充當留學顧問,這些精心培養出的人才,放到這樣的位置,的確可惜尷尬。學術研究不是主業,反而成了業余的,為了生活,不得不低頭。
海龜們不要灰心,一些都是機遇,金子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