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教育使教育部門的“禁補令”一再落空。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功利教育的模式,改變教育評價體系,考試成績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學生的命運,也是老師身上難以擺脫的緊箍咒。如此,校外培訓機構依舊有市場,天價補習班依舊生意紅紅火火。只有政府動真格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營造公平、寬松的教育環境,應試教育才會逐步被素質教育理念取代,學生課業負擔才會逐步減輕,天價補習班才會失去逐利的土壤。
又到了會考、升學的“沖刺”階段,一些培訓機構再度進入“興奮”狀態,補課形式花樣翻新,補課價格加速上揚:有的學生一學期補課費超過10萬元,還有一個班一學年單科補課費多達67萬元。
補課費用如此之高,然眾多家長、學生依然趨之若鶩。有家長竟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便宜的我還不敢上。何也?原來補習班果真神奇,總能“猜”中考題。如今,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依舊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你說,家長、學生,誰不想多爭幾分呢?校外補習班火爆,也就不奇怪了。不過,補習班“猜題”的神奇倒叫人覺得奇怪。原來補習班背后隱藏著一條利益鏈。這就是,少數在職教師課內“留一手,課外撈外快;校外培訓機構“與出題教師密切合作”,提分“有門兒”。
仔細分析,“天價”補習班如此興隆的根本原因,是功利教育作祟。在功利型教育模式之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第一重要的,成績不好就上不了大學,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十月懷胎就忙著胎教;孩子牙牙學語就教唐詩宋詞;上了幼兒園,則繪畫,鋼琴、英語一起上;進了小學請家教,上輔導班。上了初中高中,為了能上一所名牌大學,自然就不惜重金上“天價”補習班了。再者,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家長削尖腦袋也擇不了校,就千方百計讓孩子上校外班,“堤內損失堤外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