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學的聲音,在過去20年從未停止。今年兩會期間,多位委員、代表提出有關國學的提案和建議,甚至將國學與“公車改革”等現實問題相關聯。
葉青說,十年堅持推車改源于國學。作為湖北孔子學術研究會顧問,葉青說研究國學讓自己活得很輕松,他把自己對國學的領悟歸納為三句話:知足常樂;吃虧是福;忍小謀大。不論將來當不當官,是不是人大代表都要把車改推下去。這是他最大的理想。
然而,對國學教育的質疑之聲也在兩會期間響起。人大代表彭富春公開表態稱,“背誦《三字經》毒害青少年心靈”;政協委員劉大鈞認為,國學班收費太高,“國學熱”不如說是以國學為名的“掙錢熱”。
圍繞著國學教育的爭議由此升級。
-三問國學
1
毒害青少年心靈?
讓孩子死背《三字經》不科學
對于現在有的學校、家長讓孩子讀背《三字經》、《弟子規》的做法,我持堅決反對意見。說嚴重點,我認為這是毒害青少年心靈。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彭富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認為《三字經》毒害青少年心靈的想法站不住腳。
但同時儲朝暉表示,要求孩子背或記《三字經》,這種方法不科學。孩子感興趣,家長可以引導,但超過一定限度,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他進一步指出,不能一開口就講中國傳統文化,全世界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都應該接觸了解。近代以來,我們實際上沒有了絕對的中式或西式教育。因此,我們不應只要求孩子接觸“三三千千”(即《三字經》、《詩三百》、《千家詩》、《千字文》)一類東西。
2
幼兒教育推廣國學?
傳統文化作用經過歷史檢驗
現在幼兒園、小學都在學外語,這是不對的,母語都還沒學好,就學外語,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教學!在幼兒園、小學這個黃金時段,孩子們應當學習母語、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學會副會長凌孜
儲朝暉表示,現有的學校教育,已經讓學生負擔很重。目前,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內容太單一、太枯燥,教學標準也太單一,導致孩子沒有很好的發展。如果學校里再強行加入一些其他內容,亦對學生發展不利。學校里應該形成多樣的、可以選擇的環境,讓孩子自行選擇。但是反對在幼兒園進行外語教學,而是完全倒向傳統教育的觀點,“就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劉東表示,亞洲四小虎,凡是有中國文化的地方,傳統文化并不影響經濟的發展,人的道德品質維持了較高水準。而我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道德的滑坡,“傳統文化難道比地溝油更有害嗎?”古代的蒙學,對于約束孩子的行為是經過歷史檢驗的。
3
國學班收費過高?
關鍵問題是講課水平是否夠
國學班收費太高,參加一期要上萬,不能使一般的老百姓受益!“國學熱”不如說是以國學為名的“掙錢熱”,真正能普及國學、弘揚國學,絕對不是用這種國學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
@全國政協委員劉大鈞
在談及現今國學班高昂的價格時,劉東表示,此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要關注國學熱出現的原因。大家愿意花錢去聽國學講座、上國學班,這種熱情折射了大眾對社會上“一切向錢看”的不滿,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渴望。這種渴望為商業所利用,就出現了各種“國學班”。另外,這種商業行為客觀上又推漲了國學,但在推動過程中,它們所推廣的東西又與學術上的嚴肅研究有差距,因此就出現了“博士生聲討于丹”這樣的事件。商業和國學熱,類似雞與蛋的問題。商業推漲了國學,而國學熱又促生了商機。但總體而言,好的方面居多。
劉東說,問題關鍵不在于收費高,而在于價值不對等。“假如你花一萬元看一場酒吧歌手的演出,我們也許會覺得貴,但如果是帕瓦羅蒂呢?問題在于講課的人,水平是否夠。”
劉東說,他三歲女兒上幼兒園小托班。班上老師就給了家長很大的壓力,說全班孩子都會背《三字經》,唯獨父親是國學院教授的孩子不會。“但我覺得沒關系,因為老師本身也不合格,她也不能將《三字經》講清楚。”
-網絡調查
半數網友認可《三字經》
南方日報就此問題發起名為“怎樣看待代表稱《三字經》毒害青少年心靈”的網絡投票。截至昨日22時,投票數據顯示,持贊同態度,認為《三字經》“完全跟不上時代發展,毫無用處”的網友占11.8%;持反對態度,認為“背《三字經》有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占51.21%;態度兩可,認為“沒用處倒也無害”的占37%。
@沙漠古駝轉播:早應該全國推行,中國傳統文化已中斷近40余年了,也該傳承傳承了。不要再讓不良的文化毒害下一代了。
@茗華轉播:文化是需要辨別的,只有看多了才會知道好壞,沒有辨別地只給你一個思想,或一種文化,那才是真正的毒害。
@魯國平:有一次一個家長提問,說讓孩子讀《三字經》,孩子不肯,您看怎么辦?我說我為你的孩子鼓掌。《三字經》是什么?放了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叫《三字經》。馬上就有人在網上批判我,說《三字經》里面還是有大量的優秀文化傳統!我說你去化驗三鹿奶粉,絕大部分還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