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藝考怎一個“熱”字了得 “高燒”背后的憂思

2012/3/3 12:53:08

  2012年,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依然火爆,報名之處人頭攢動,考試現場摩肩接踵,有的擠歪了鐵門,有的堵塞了交通……許多家長陪著考生南征北戰,半年之內走過大半個中國,試圖用汗水、淚水、心血和金錢,跨過文化課分數線可以降低的高考門檻,敲開心儀高校的大門。

  藝考,怎一個“熱”字了得,簡直到了“高燒”不退的地步。藝考“高燒”,燒得那些缺乏藝術細胞的學生被“趕鴨子上架”逼上“藝術”路,燒得那些真正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也被“堵”在了路途,燒得很多家長暈頭轉向,卻讓某些學校財源滾滾、各類培訓班盆滿缽滿……

  藝考“高燒”,要燒到何時?應如何退燒?

  一問

  藝考,到底有多亂?

  “目前的藝術考試實施過程中,存在三方面的突出亂象:考前輔導亂,考試組織亂,招生學校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中心主任吳鍵用“三亂”形容當前的藝考。

  每年2、3月間,寒風中擠成一團的報名隊伍,考場內橫七豎八的畫板,考場外呼天喊地的攤販,馬路上如臨大敵的交警……藝考過后,垃圾遍地,廢品成山,讓人感覺這里仿佛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一個字,亂!

  這種亂,源于“熱”。近幾年,雖然高考生源下降,但藝考持續升溫,報考規模已占高考總規模的10%以上。在中國傳媒大學,最熱門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計劃招生100人,報名人數高達8200多人,報考和錄取比為82∶1;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錄取率甚至不到1.5%。

  由于藝考的低門檻、高誘惑,越來越多的學生“半路出家”。在藝考生中,大部分是在高中階段甚至是高三時,為了“敲門磚”而投身藝術行列。這些“臨時抱佛腳”的學生,讓那些原本憑著才華和興趣報考的考生不堪其擾。北京女孩李煜從小學習小提琴,憑著對音樂的熱愛,拿過不少大大小小的獎項。在她順理成章報考高校藝考時卻突然發現:“怎么一下子冒出了那么多的特長生?”

  趁“亂”打劫的是那些培訓班、速成班。用關鍵詞“藝考培訓班”在網上搜索,會得到數以百萬計的條目。可以說,目前藝考培訓市場幾乎亂成了“一鍋粥”,由于缺乏監管和規范,租幾間民房當教室、找幾個大學生當老師、打幾個廣告招學生,一個“草臺”藝考培訓班幾天就可以搭建起來。

  當然,與這些草臺“小巫”相比,培訓班中還有專業“大巫”,他們造就了藝考的“潛規則”。因為藝術類考試不宜量化,評價的主觀性很大,說考官掌握“生殺大權”毫不夸張。吳鍵說:“由于考試中確實存在少數考官舞弊的情況,眾多考生出于擔心得不到公平對待的心理,違心聘請與考試有關的專業教師進行考前輔導。現在的情況,與現實生活中手術病人給醫生送紅包、運動隊給裁判行賄一樣,不求照顧,只求公平。”

  面對“潛規則”,一些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家長“鋌而走險”也就不難想象了。于是乎,重金聘請評委級老師的考前輔導市場越來越紅火,費用也自然水漲船高,甚至高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

  “藝考是個‘砸錢’的事兒,每節課1000塊,最貴的2500塊,加上住宿吃飯、租琴房等各項開銷,一個考試周期下來將近20萬。”一位音樂類藝考生算出自己的培訓費。

  二問

  聯考,到底行不行?

  一位70歲的爺爺陪伴孫女,20余天內輾轉濟南、濰坊、濱州、青島四市,連續參加11所院校的藝術招生考試。如果報考省外的其他院校,他們的征程還要增加數倍。

  能否讓他們少一點奔波之苦?基于減輕學生壓力、有效防止藝考腐敗等考慮,近幾年,山東、陜西、甘肅、江蘇、青海等省陸續采取藝術招生考試省內統考。但從實際情況看來,收效并不明顯。

  濟南七中教務處教師周明媚說:“統考成績對不少學生來說只意味著有了保底學校,頂尖院校基本都不認可,都要組織校考,因此,考生十幾所院校連軸轉的情況還是很普遍。”原來,全省統考并不為優質藝考院校“青睞”,甚至曾引起眾多院校的抵制。“之所以不采用省統考成績,是由于不同高校有其自身特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也不同。校考,可以根據人才培養定位選擇適合的學生。”山東藝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招辦主任聶立家解釋道。

  因此,在學校和各招生省份的博弈中,校考仍然保存。在山東,給31所知名本科藝術院校以及部分部屬院校等留了個“后門”,允許其在山東省統考的基礎上進行校考。而截至目前,幾乎沒有高校放棄自己的校考,所以山東考生在參加完全省統考后,還要連續參加十幾所學校的校考,不少考生過著白天考試、晚上趕考的辛苦日子。

  “校考的設計是為了有利于不同院校特色招生,但這種制度設計的無限擴大,是對考生利益的忽視。”吳鍵說:“對于國家而言,校考完全脫離各地方招生部門,是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要從考生利益出發,重新設計制度。”

  有考生和家長建議,能否像“北約”、“華約”一樣,幾家優質藝術院校攜起手來,進行一個“聯考”?據了解,目前已有少數高校開始探索藝術類聯考,如云南藝術學院、云藝文華學院、云南民族大學三校相同專業實行聯考,成績共用,各校分別確定專業合格線,考生可根據考試成績填報不同學校的不同專業。但“聯考”的做法并不被大多數藝術院校看好。

  也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學生和家長的南征北戰,哪有藝術院校的財源滾滾?”在藝考中,每所院校的報考人數動輒上萬甚至幾萬人,以報名費每人100元計,僅此一項,院校就可收入幾百萬元。

  有強大的利益屏障阻擋,推行聯考的難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三問

  退燒,該用什么藥?

  藝考“高燒”不退,燒得亂象叢生,燒得社會不滿,燒得政府不安。那么病從何起,又該如何“退燒”呢?

  其實,藝考熱本身并不是壞事,吳鍵指出,“總體上,藝術考試熱的形成,是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藝術事業得到快速發展的情況引發的。研究表明,由于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藝術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還不足發達國家的1%,因此,可以預見,國家對藝術人才的需求是持久的,所以藝考熱必定是一個長期過程。”

  雖是一個長期過程,但面對當前的虛火,也確實到了該對癥下藥的時候。

  對家長而言,需要“降壓藥”。一位藝術學院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開玩笑說:“在學校見到有同事打招呼,就知道又是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要跟我學美術了。”雖是玩笑話,但“考不上文理科,就來考唱歌;學不好數理化,就來學畫畫”成為眾多家長讓孩子“學藝”的直接原因。作為家長,要量力而行,審時度勢,在給自己降“壓”的同時,也給孩子減“壓”。

  對考生而言,需要“鎮靜劑”。近年各類選秀節目如火如荼,“一夜成名”的誘惑強烈吸引著考生,給藝考熱火上澆油。許多立志考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懷抱“明星夢”,加入浩浩蕩蕩的藝考隊伍。對很多考生來說,平心靜氣地考量自己,搞清自己是否真是搞藝術的“料”,十分必要。

  對學校而言,需要“減肥藥”。由于藝術類學生的收費高于其他專業,也形成了許多學校的招生沖動。原來有藝術專業的不斷增加招生數量,原來沒有藝術專業的院校紛紛設置藝術專業,爭搶招生帶來的利益份額。許多學校特別是非重點地方院校,在師資等辦學條件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不顧質量敞開招生大門,造成藝術院校的虛假“繁榮”。“虛腫亂胖”,不講質量,既害學生,也害學校。對一些院校而言,是到了該“減肥”的時候了。

  對政府而言,首先需要“明目丸”,正視目前的亂象并對癥下藥。為了最大程度避免“暗箱操作”,今年,多個地方出臺政策,使招錄過程盡可能公平、公正。例如甘肅省在美術類專業統考中,給考生使用明、暗兩種考號,考試時,明號碼在核對完考生身份后剪掉,僅保留密封的暗號碼,使評卷人員無法辨認試卷作者;江蘇首次建設專家評委網上申報系統,系統會對每位評委在整個評判過程中的表現給出分析數據和曲線,供考試院對評委進行業務考核和今后聘請評委的參考。當然,作為政府部門,僅靠一劑“明目丸”顯然不夠,建立高效便捷的考試制度,規范雜亂無章的辦學秩序,治理亂象叢生的培訓市場,需要下更多的“猛藥”。

  藝考“高燒”,或許還會再燒上一段時間,但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學校、家長和考生,對癥下藥,辨證施治,瀉火退燒,已是刻不容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