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年會由復旦大學和外交學院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協辦,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承辦。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參贊張佳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會長、原駐非盟大使曠偉霖,原駐盧森堡、馬達加斯加大使楊小茸,原駐挪威、斯里蘭卡大使易先良,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以及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外交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的八十余位學者出席年會。
與會專家學者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一致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四大歷史貢獻”,深刻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發展和弘揚升華,鄭重提出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六大主張”。習近平主席還從世界整體發展的高度提出“全球南方”要做“四大力量”,并提出促進“全球南方”合作的“八大舉措”,展現了中國開放包容、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與會學者還表示,70年前,面對二戰后國與國如何相處的歷史課題,中國給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歷史答案;70年后,面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中國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為新時代中國外交學學科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
與會學者圍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交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意義和重大價值開展研討,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國際關系史上的創舉與重大理論突破,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第一次在國際秩序與國際關系理論建設上提出自己的主張,并成為指導國際秩序的基本準則。做好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共產黨對外關系史、新中國外交史研究,對于構建中國特色外交學自主知識體系、學科體系、人才培養體系都具有重大意義。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外交的光輝歷史深刻昭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定能為人類文明進步、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