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校決賽舉行

2024/6/18 9:25:19

本次比賽共有125個項目參賽,涵蓋了我校13個學院36個專業,經過學校初審、復賽,最終產生21個優秀項目進入現場決賽。

決賽中,各個團隊針對項目的亮點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展示,評委們針對其優缺點從技術原創、創新點、經濟性及項目后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問題并給出了建議。

經過激烈角逐,第二臨床醫學院《形影相隨——新型肝切除導航系統引領微創手術智能時代》、第一臨床醫學院《光學活檢——胃腸癌精準診療引領者》、第一臨床醫學院《精準胃來——胃癌淋巴結轉移精準診療先驅者》、口腔醫學院《齒成之心—高端生物活性牙種植體定義者》共4個項目脫穎而出,斬獲校賽金獎。

《智麻衛士-手術心腦安全實時預警的開拓者》《易生繁華--引領女性生殖健康新紀元》《益生胃寧-胃黏膜來源益生菌治療胃部疾病》《全民來急救——致力打造院前急救互聯平臺,提升全民援救力》《明眸科技--糖網治愈革新先鋒》等5個項目獲得校賽銀獎,《泌顯神通--外泌體鼻噴劑腦卒中治療開拓者》《微笑“童”行--鄉村兒童口腔健康的護航者》《為了沒有乙肝的未來——乙肝母嬰阻斷管理全球領航人》《脂煥新顏--AMC脂肪高效提取引領者》《粵糖網--助力廣東糖網篩防長城》《檢微知著——血清HBV RNA檢測引領慢乙肝精準診療新時代》等6個項目獲得校賽銅獎,以上獲獎團隊均獲得扶持資金,并對接資源,多方面賦能項目,幫助項目成果進一步孵化。

根據全國和廣東省大賽賽事規則及我校實際,為進一步將最優秀項目選拔推薦至省賽、國賽,擬在6月-8月開展決賽優秀項目的集訓工作。


附: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校決賽獲獎名單

校賽金獎項目簡介

第一名

1. 項目名稱:形影相隨——新型肝切除導航系統引領微創手術智能時代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曾小軍(2023級碩士第二臨床醫學院外科學)

4. 指導老師:陶海粟、鄭好莉、楊劍

5. 項目簡介:微創肝切除術(如腹腔鏡和機器人手術)因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被青睞,但其技術難度高,特別是在復雜手術中管理出血風險。為解決這一挑戰,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驅動的多模增強現實(AR)導航系統,旨在為肝膽外科手術提供精確的肝臟結構信息和實時輔助。該系統通過分析手術視頻,識別關鍵解剖結構、手術器械及異常出血,結合術前三維規劃、熒光顯像等數據,實現手術場景的實時配準與增強現實顯示。這不僅幫助醫生精準定位目標血管和病變,還能夠智能監控手術進程,預警潛在危險,從而優化手術策略,提升手術安全性和成功率,對促進我國肝癌治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名

1. 項目名稱:光學活檢——胃腸癌精準診療引領者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嚴博韜(2020級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

4. 指導老師:陳德鑫

5. 項目簡介:癌癥是危害我國國民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其中,結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第2,死亡率第4的癌癥;胃癌是我國發病率第5,死亡率第3的癌癥。面對行業中缺乏一種原位實時在體的方法來評判腫瘤性質、浸潤深度、侵犯范圍、轉移情況、切緣狀況的痛點,我們應用多光子成像技術,研發了多光子光學活檢原型機,解決了傳統成像深度淺、成像不清晰、需注射熒光素鈉的缺點,并應用該技術進行腫瘤微環境膠原定量,可應用于胃腸癌術中評判、轉移預測、療效及預后評價。目前我們的原型機已經在8甲三甲醫院、2所大學、2家企業中使用,共服務5530位患者,總應用6854例,臨床醫療效果顯著,廣受業界好評。相關技術共發表SCI論文19篇,其中大于10分5篇,中國科學院一區7篇,二區12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

第三名

1. 項目名稱:精準胃來——胃癌淋巴結轉移精準診療先驅者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朱汀(2021級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

4. 指導老師:沈國棟,胡彥鋒,郭偉洪

5. 項目簡介:我國每年新增胃癌及因胃癌死亡人數巨大。目前決定胃癌治療方案所需的病理學檢測平均檢測周期長達7天,每年廣東省該項病理檢測總耗資超4億元,市場容量巨大。為此,我們提出使用“分子影像技術”識別轉移淋巴結,從而減少需檢測的淋巴結數量,降低檢測所需時間及成本。我們自主創新研發出可熒光顯影轉移淋巴結的三靶點分子探針,對手術切除的胃癌組織進行注射后30分鐘即可顯影轉移淋巴結。首次選擇三靶向抗原組合作為最佳靶向策略,篩選出CXCR4,TfR1,VEGFR3三大調控靶點,研發了可修飾多種多肽的“超親和力”鐵蛋白,并開發AI輔助診斷軟件,有效提高了診斷精度。210枚淋巴結活體成像和病理分析對比驗證顯示,該產品精確度、靈敏度、特異性均高達九成。目前市場上無類似產品,故本項目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我們希望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精確診斷和治療,引領精準醫療新業態。

第四名

1. 項目名稱:齒成之心—高端生物活性牙種植體定義者

2. 所在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王冠勛(2021級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

4. 指導老師:邵龍泉、張艷麗

5. 項目簡介: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缺牙問題嚴重影響患者口腔健康。口腔種植修復因其美觀、舒適、安全等優勢備受青睞,被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國內種植修復數量激增,但國產種植體研發起步晚,市場份額不足一成,高端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集采政策推行后,中低端產品進入集采,高端產品價格仍舊高昂。國產種植體缺乏技術領先的高端產品,核心問題包括純鈦材料強度不足、種植體構型不佳、鈦基材料生物活性低等。

基于上述技術難題,經過四年研發,本項目團隊在多學科專家指導下,提出高生物活性種植體研發概念,開發出高強度TA4G純鈦基材料并進行了創新應力均勻構型設計,通過SLA+浸泡工藝實現高生物活性超親水種植體表面,打造出強度高、愈合快、質優價廉的高生物活性種植體。項目產業化將實現我國高端牙種植體自主研發,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市場侵占,促進民族健康產業蓬勃的發展。

校賽銀獎項目簡介

第五名

1. 項目名稱:智麻衛士-手術心腦安全實時監測的開拓者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董鵬(2019級第一臨床醫學院麻醉學專業)

4. 指導老師:趙秉誠 劉克玄

5. 項目簡介:

本項目致力于構建心臟病患者行心臟及非心臟手術麻醉管理大型數據庫、基于多模態時序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圍手術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實時預警。構建心臟病患者行心臟與非心臟手術的大樣本、多中心、多模態數據庫,涵蓋圍手術期多維動態信息和結局數據,并建立數據標準、安全存儲和共享機制。利用協作擴散模型實現缺失模態特征生成補全和對齊;通過模態融合Transformer等最新算法實現多模態數據的特征集融合,構建可用于術前風險分層、術中實時預警、術后早期識別的心腦血管事件預測模型。通過臨床驗證,研發算法軟件將參與構成心臟病患者圍手術期心腦血管風險智能化管理體系,并推廣應用,從而降低心臟病人圍手術期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第六名

1. 項目名稱:易生繁華——引領女性生殖健康新紀元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黃漢榮(2023級碩士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婦產科學)

4. 指導老師:易笑,梁曉媚,鄭裕國,陳學思,王均

5. 項目簡介:卵巢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卵巢儲備功能降低(DOR)、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這三種癥狀其實是同種疾病的不同階段,均會引起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功能的減退甚至喪失,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目前,卵巢功能障礙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激素替代(HRT)治療、原始卵泡體外激活(IVA)治療、富血小板血漿(PRP)卵巢內注射治療,但并不能徹底恢復卵巢和子宮的結構和功能。為此,團隊將研究方向放在了再生醫學治療——細胞療法。項目負責人黃漢榮帶領研發團隊,花了4年時間, 針對干細胞治療卵巢功能障礙的應用與需求,設計研發了卵巢功能障礙“干細胞精準醫療體系”這一解決方案。本醫療體系由生物納米載體材料結合干細胞及其衍生物構成,分為4個產品,每個產品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以最佳地適配不同患者的需求,真正實現精準醫療,安全、高效進行干細胞治療。本醫療體系包括生物納米凝膠(ECM-Bio-Nanogel,EBN)、外泌體凝膠、干細胞仿生貼片和卵巢類器官。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干細胞精準醫療體系”,實現女性生育力的恢復和生殖衰老的延緩,呵護每一位女性的生殖健康,讓她們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第七名

1. 項目名稱:益生胃寧-胃黏膜來源益生菌治療胃部疾病

2. 所在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3. 項目負責人:陳振輝(2022級博士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預防控制)

4. 指導老師:范宏英、曾位森、白楊、俞露

5. 項目簡介:在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5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在20~30%,胃部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在胃部疾病的治療中,各種治療方案存在不同缺陷。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治療方式是鉍劑四聯,會引起幽門螺桿菌耐藥性增強、患者不良反應增多和胃腸道菌群紊亂的問題。而益生菌具有修復胃內微生態,無毒副作用,有望解決胃部疾病難題。但市面上益生菌為腸源性/乳源性,難以在胃內酸性環境定植,有效率僅有20%~30%,大大限制了益生菌的臨床應用。這可能是胃部酸性環境使得腸源、乳源等益生菌難以定植,無法發揮胃部保護作用。因此,亟需探索新的益生菌來源。本項目研究團隊從健康人胃黏膜分離篩選胃源性益生菌,通過體內外實驗篩選能耐受胃酸、定植在胃內、改善胃部菌群和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對不同益生菌進行產品組合,發現各個產品具有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潰瘍的潛力。這些產品不僅能定植在胃黏膜中治療胃部疾病,降低復發率,而且減少副作用,成為一種患者更容易接受的理想治療手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治療胃部疾病。

第八名

1. 項目名稱:全民來急救——致力打造院前急救互聯平臺,提升全民援救力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鐘毓靈(2022級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

4. 指導老師:田京,肖遙,張雅若,楊文嬌,方碧妹

5. 項目簡介:

全民來急救是一個致力于培訓和激勵公眾參與急救和基本生命支持的項目。項目團隊以“把握黃金四分鐘,提升全民援救力”為宗旨,以實現“全民懂急救,全民能急救,全民敢急救”的社會目標為己任,組建了南方醫科大學全民來急救志愿服務隊。目前旗下志愿者多人擁有國際認證的急救培訓導師資格,總普及人數達99萬。八年時間里,全民來急救風雨不改,扎根城市,深入鄉村,面向校園、農村、社區、事業單位等重點范圍人群開展了系列急救公益培訓科普活動。團隊始終堅持激發民眾主動性,將科技融入培訓,將創新融入課程,在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模式下,積累了豐富的科普培訓經驗。面對現實科普困難、公眾急救技能掌握率低等問題,團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屬于全民來急救的解決方案,為助力健康中國積極奉獻青年智慧和力量。

第九名

1. 項目名稱:明眸科技——糖網治愈革新先鋒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張紫然(2021級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

4. 指導老師:符敏

5. 項目簡介: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中國約有1.3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約25%-35%存在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糖網),作為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糖網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視力和生活質量。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眼科符敏教授從事糖尿病眼底病變治療20余年,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級課題,2022-2023年指導本科生發表sci及ssci論文共12篇,累計影響因子51.5,其中中國科學院二區以上共6篇,所帶領的本科生團隊保研率超50%,研究生就讀率100%。研究早期本團隊通過深入研究糖網的病變機制,發現了BMP2在糖尿病視網膜微血管病變中的關鍵作用,并提出了抗VEGF聯合抗BMP2治療方案。本項目利用CrossMAb技術和單克隆抗體原理制備的雙通路單抗不僅能有效穩定血管內皮細胞,從而改善血管積液滲漏,還能通過消除Fc段效應器功能減少藥物半衰期,降低全身副作用。這為糖網患者帶來了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治療選擇,有望改變數百萬患者的生活質量。

校賽銅獎項目簡介

第十名

1. 項目名稱:泌顯神通——外泌體鼻噴劑修復腦卒中損傷領航者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葉志偉(第二臨床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卓越創新班)

4. 指導老師:易笑

5. 項目簡介:隨著全球和我國腦卒中呈爆發式增長、年輕化趨勢,而當前治療非常依賴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療,良好預后的治療時機僅有數小時,我們根據當前干細胞治療領域的底層原理——有效成分主要為外泌體,開創性地提出了外泌體鼻噴劑治療。這一療法有望使原本處于損傷階段的腦組織轉向修復進程,從而使無條件及時獲得救治的患者也能得到良好預后。同時,我們全新的干細胞培養技術和外泌體提純技術,使整體成本降至原有的1/380,使產品濃度和純度均大幅度提升。我們希望通過外泌體鼻噴劑為卒中患者治療爭取更長的有效治療時間窗,為患者謀求更好的預后。

第十一名

1. 項目名稱:微笑“童”行——鄉村兒童口腔健康的護航者

2. 所在學院:口腔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馮曉黎(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主治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4. 指導老師:黃少宏、王文樂、李劍波

5. 項目簡介:微笑“童”行——全國首個以醫學生為主體的兒童口腔預防公益服務中心,現已成為中國鄉村兒童口腔健康青年學生公益行動的領航者。團隊在數年的實踐中形成以微笑“童”行服務中心為主體、宣傳教育和疾病預防兩層面雙向發力、多部門協同聯動的“一心 兩層 多聯動”運作模式,通過多層次科普宣教、“三位一體”齲病綜合防控技術干預、口腔專業人才培養三大舉措,建立起完善的口腔預防服務體系,推動鄉村地區兒童口腔健康事業的發展。15年來,微笑“童”行經過拓荒式探索,走過粵桂新藏青陜黑7省27個縣市,宣教500余場,公益直播60余次,鄉村兒童健康素養認知水平從4.7%提升至55.8%,節約社會醫療成本90億,約500萬兒童從中受益。15年來,微笑“童”行著眼于當地口腔醫療可持續發展,形成全面的“造血”式口腔健康公益模式。15年來,微笑“童”行追尋著“讓每一個鄉村兒童都能擁有健康口腔”的美好愿景,影響力不斷擴大,形成一支“薪火相傳的服務團隊”,培養多支“帶不走的鄉村口腔醫療隊”,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公益之路。得到了來自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權威主流媒體的關注報道,并為政府制定兒童齲病防控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第十二名

1. 項目名稱:為了沒有乙肝的未來-乙肝母嬰阻斷管理全球領航人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尹雪如(2019屆博士第一臨床醫學院內科學專業)

4. 指導老師:侯金林,劉志華

5. 項目簡介:“乙肝母嬰零傳播工程”(“小貝殼”項目)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啟動的全國公益項目。面向國家減少乙肝新發感染的重大需求,項目將科技創新與公益服務相融合,攻破乙肝病毒母嬰阻斷關鍵技術,編寫首部技術指南填補行業空白,研發數智管理平臺服務患者,創新“醫院-醫生-患者”三方服務模式惠及民生,以期達到乙肝病毒母嬰零傳播的目標和沒有乙肝的未來的愿景,打造乙肝母嬰阻斷管理的“中國樣板”,為全球消除乙肝貢獻“中國智慧”。項目啟動10年來,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178家醫院、160家社區服務中心,擁有超40,000例乙肝母嬰阻斷成功案例,得到了國內外頂級專家及全社會的普遍認可,實踐經驗改寫了國際指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官方報道并點贊。相信隨著項目的繼續發展,沒有乙肝的未來終將夢想照進現實!

第十三名

1. 項目名稱:脂煥新顏——AMC脂肪高效提取引領者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劉恩伊(2020級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

4. 指導老師:李燁、董自清、畢振宇

5. 項目簡介:艾迪團隊致力于完善醫美填充市場,提供一種剛性脂肪移植復合材料的制備裝置——艾迪AMC提取器,并開設AMC提取課程及考核,以期為AMC填充行業提供可靠保障。艾迪AMC提取器能夠物理、高效、便捷地收集脂肪抽吸物中的粗大纖維,所制得的AMC填充材料剛度強、穩定性高、保留率高、不引起免疫排斥反應,可彌補自體脂肪移植填充物的缺陷,廣泛應用于需硬性支撐及大量脂肪填充的部位,遠期治療效果佳,為醫美填充材料技術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第十四名

1. 項目名稱:粵糖網——助力廣東糖網篩防長城

2. 所在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曾開泰(2022級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

4. 指導老師:陳容平,楊銳

5. 項目簡介:針對我國糖尿病患人數眾多,且大多數患者對糖尿病并發癥了解程度低的現狀,粵糖網項目應運而生。項目團隊以“把握病變關鍵期,守護萬家燈火明”為宗旨,協助廣東省糖尿病預防控制超八年,關注糖網服務鄉村超4年。團隊深入粵東西北等較偏遠地區,依托于免散瞳眼底相機和AI智能診斷系統,為當地群眾帶來家門口的篩查,同時以健康問卷調查為載體,對當地群眾進行科普宣教并收集健康信息,協助構建糖尿病視網膜數據服務平臺,助力廣東糖網篩防長城。在此期間項目團隊深入地市21個,開展糖尿病宣傳超1000場次,免費眼底篩查3500余次,惠及糖尿病患者超10000人。在百千萬工程的號角下,項目團隊積極響應相關政策,獲評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首批100個優秀示范項目,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重點團隊等榮譽稱號。

第十五名

1. 項目名稱:檢微知著——血清HBV RNA檢測引領慢乙肝精準診療新時代

2. 所在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3. 項目負責人:鄧芮(2021級博士第一臨床醫學院內科學)

4. 指導老師:孫劍、樊蓉、侯金林、周彬

5. 項目簡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約有慢性HBV感染患者8600萬例,占全世界近三分之一。抗病毒治療是當前預防乙肝相關肝硬化和肝癌等終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措施,但現有藥物仍然存在治愈率低、疾病進展風險高等問題。為此,本團隊長期致力于發掘可有效監測慢乙肝治療療效及疾病進展風險的相關新型病毒學標志物,優化慢乙肝精準診療體系,為我國乙肝防控手段的變革提供重要依據。本項目圍繞新型病毒標志物血清HBV RNA,自主研發高敏HBV RNA一體化檢測平臺,并基于該病毒新標志物精準指導慢乙肝診療與管理,顯著提高乙肝治愈率和降低疾病進展率,為乙肝防控工程提供新策略,廣泛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項目研發產品具有靈敏度高、重復性佳、成本低等特點,目前已進入國內多家醫院和第三方檢驗機構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