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共赴新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積極響應《廣州大學實施“百千萬工程”行動工作方案》的相關部署,致力于將英德市的非遺文化、非遺產品推廣進高校,有效推進我校“百千萬工程”幫扶英德市工作高質量發(fā)展,6月7日上午,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推進“百千萬工程”特色活動《我在英德做非遺》專題展覽舉辦開幕式。
本次展覽由廣州大學荔灣研究院、共青團廣州大學委員會、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由共青團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委員會、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承辦,由英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英德市文化館(英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xié)辦。我校黨委副書記聶貴新出席活動,校團委書記馮銳,人文學院黨委書記王瓊,英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貞響,英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潘瑞萍,英德市文化館館長周萍、副館長陳蔚以及英德文化館、人文學院相關負責人、工作人員參加活動。展覽開幕式由人文學院團委書記韓寶玉主持。
嘉賓觀眾觀看宣傳片
廣州大學黨委副書記聶貴新在致辭中指出,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背景下,廣州大學通過積極開展“百校連百縣”的“雙百行動”,大力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結合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的成立背景、已有成果以及本次展覽所展出的相關項目,他強調,學校將以實際行動持續(xù)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和一流創(chuàng)新型大學建設,同時作為人才培養(yǎng)主陣地,切實擔負起非遺文化傳承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責任。
廣州大學黨委副書記聶貴新致辭
英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貞響在致辭中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程,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通過一系列措施強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他肯定了本次展覽的重要意義,并期待加強與廣州大學的進一步合作交流。
英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貞響致辭
廣州大學團委書記馮銳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的重要論述,并就我校人文學院相關團隊所做出的貢獻予以肯定,指出這是一場“百千萬工程”與非遺文化傳承保護的雙向奔赴。期待未來廣州大學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躍升至新的水平。
廣州大學團委書記馮銳致辭
在工作匯報環(huán)節(jié),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隊長黃鑫以《政校合作共發(fā)力,實踐共促非遺興》為題,向大家講述了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立足于學校所搭建的平臺,助力英德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背景,并介紹了團隊的組成以及其為保護與發(fā)展廣東省非遺文化所做出的貢獻,對實踐隊已有的工作情況和成果進行了詳細匯報,期望以青春之歌譜寫非遺文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篇章。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隊長黃鑫作工作匯報
開幕式結束后,各位嘉賓和學生們來到展廳觀展。英石假山盆景作品、英德紅茶相關器具、木呷獅舞……展出實物門類豐富,涵蓋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音樂、民俗、傳說、民間文學六大非遺門類,全面展示了英德特色非遺。在參觀過程中,嘉賓、師生駐足欣賞,互相交流,領略英德獨特的文化風味。雙方期望通過本次展覽搭建“縣域+高校”的合作平臺,為后續(xù)進一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持續(xù)深入挖掘和活化非遺資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更多貢獻。
國家級非遺——英石假山盆景作品
參展師生們紛紛表示,燦若星辰的非遺瑰寶,在歷史的煙云里銘刻輝煌的過去,在世代的傳承下見證精彩的現(xiàn)在,在歷久彌新中孕育美好的未來。本次展覽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橋梁,不僅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場文化盛宴,更為英德市非遺文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展示和推廣平臺。期待通過本次展覽,推動進一步探索“縣域+高校”的緊密合作模式,為英德市“農文旅體康”的多元化融合發(fā)展注入新活力,進一步推動英德鄉(xiāng)村文化的繁榮與振興,同時推動提升青年大學生保護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引導青年大學生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將理論知識學習和鄉(xiāng)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非遺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