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研實踐(社會調研)在總體框架安排上采用專題和非專題相結合的方式。專題一為山東大學第二批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提升計劃——調研實踐專項,服務于學校研究生“黨建雙創”培育工作;專題二為黃河生態保護與黃河文化傳承專項,發揮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作用;在非專題立項中,各隊伍可在導師的現有課題指導下,自擬調研題目,為導師及所在課題組的科研項目提供調研數據支撐,或根據本專業實際情況,擬定與本專業相關的、有探索性和實踐性的題目。調研共有17支隊伍立項成功,16支隊伍參與答辯。各隊共形成調研報告21篇,累計超過49萬字,創作視頻23個,在“中國青年報”“學習強國”“山大日記”“山大研究生院官網”等媒體平臺共計發表新聞報道141篇。經答辯,評選出優秀實踐團隊、優秀宣傳團隊、優秀調研成果、優秀指導導師、優秀帶隊教師、優秀實踐隊員等獎項。
“樣板黨支部”專題 |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
公共衛生學院厚德三黨支部“構筑健康屏障,引領主動健康”團隊將專業領域與時代背景充分結合,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為保障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經濟學院“經濟政策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黨員科研實踐隊由經濟學院2021級博士生黨支部黨員組成,聚焦山東省鄉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突出問題導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山東省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黃河生態保護與黃河文化傳承專項 | 黃河樂章正鏗鏘
齊魯交通學院“跨黃隧道立初心,黃河安瀾促發展”科研實踐隊前往東營黃河入海口生態旅游區、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廣利河濕地公園,通過制作鋼纖維混凝土梁測試其抗彎性能,判斷鋼纖維這種新型材料是否能夠對生態保護起到效果。
歷史文化學院“數游黃河史話”科研實踐隊緊扣國家政策,將數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研究中,通過數字手段記錄、保護和展示黃河歷史文化資源。
非專題類 | 科研報國 矢志初心
齊魯醫院(第一臨床學院)“醫路西行”社會實踐隊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實踐活動,累計服務群眾2000余人次。9名隊員跨越9935公里,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行動投身鄉村振興,用齊魯力量助力健康中國。
研究生團工委、骨干臨時黨支部社會實踐調研團以山東省各地市高新區互聯網企業的“互聯網+黨建”品牌為研究對象,總結其“互聯網+黨建”耦合的模式、特征和路徑,探索互聯網時代下黨建項目的時代化創新化品牌化經驗,為新時代黨建驅動數字創新、數字賦能黨建創新、數字黨建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幫助。
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馬當先”實踐隊深入分析了影響革命老區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若干“力”,即政治領導力、組織凝聚力、群眾感召力、發展動員力、基層治理力和自身建設力,初步構建起基層黨建引領發展的聚力模型。
科研報國青春志,共赴時代新征程。在2023年研究生科研實踐與社會調研當中,既有第二批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入圍黨支部”以此次調查研究科學實踐為契機,以“黨建+導學思政”為框架開展多樣化黨建活動,將研究生黨員的專業領域與時代背景充分結合起來,以理論問題鏈接現實問題,弘揚和培育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讓研究生黨員在專業領域中砥礪科研報國之志。又有研究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積極參與黃河生態保護、黃河文化傳承、共同保護母親河建言獻策,提升研究生法治意識和生態文明觀念,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事業中貢獻力量。還有一批研究生實踐隊伍通過調研獲取一線資料,通過實踐鍛煉專業技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民生需求,向社會展現了山大研究生群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優良成果,積極踐行落實了調查研究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研究生社會實踐在研究生院研工部的指導下開展十余年,經過數次創新探索,已形成紅色研學、“導學思政”科研實踐、專題社會調研、“千名碩博進高新”等多個具有研究生群體特色和專業特色的版塊,將黨建思政、科研創新等融入研究生實踐項目中,提升了勞動育人的品牌顯現度和牽引力。下一步,學校將在科研實踐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科研實踐與研究生培養環節相結合及調研成果的論文發表、項目轉化方面繼續進行提升,助力研究生在實踐育人平臺成長成才。
【供稿單位:研工部 作者:韓笑晨 耿然 韓夢瀟 編輯:新聞網工作室 責任編輯:楊麗霏 王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