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擁有約5000萬元的學科設備,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自治區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經過60年的積累和發展,已形成了穩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治區科研項目近40余項,經費總額近5000余萬元,取得專利近百余項,在相關領域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0802)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080201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080202機械電子工程、080203機械設計及理論和080204車輛工程4個二級學科。有碩導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2人。培養熱愛祖國、品德優良、遵紀守法,獻身機械工程,具有嚴謹治學態度和求實創新精神,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學科立足于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農牧區的區域特色,與農學、畜牧等學科互為交叉、支撐,致力于推進農牧業工程裝備現代化,已形成穩定且具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擔科研項目40余項,經費約960萬元,取得專利20余項。具有自治區級教學實驗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學科平臺,學科實驗室設備近3000萬元,自治區“草原英才”團隊2個。
(082801)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適應國家、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現代農牧業和農業機械化工程領域科技創新與技術裝備研發、農牧業生產與經營管理等行業和相關產業體系需求,以培養和造就具有學術創新能力及國際視野的未來學者和高層次創新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堅持學術導向、應用導向和高質量標準,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高層次人才。就業方向包括農業機械化工程領域相關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部門等。授予工學博士和工學碩士學位。
(082803)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于2004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農業工程學科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工學學位授權學科點。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和穩定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環境測控技術與裝備智能化、可再生能源工程與技術、現代設施農業工程與技術、可再生資源利用與環境四個方向。所培養學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農業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手段,能解決工程實際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畢業后主要從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研究方向的設計施工和管理、規劃及研究等工作。
(082804)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培養掌握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手段,解決農業工程在電氣化和自動化應用方面的復雜問題,研究方向主要有農業工程測試與控制:利用現代測試技術、信號處理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等,開展農牧業工程裝備的性能檢測與分析;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研究電能的產生、變換、輸送、分配、控制的理論,電力系統相應的測量、保護、調節、控制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數字化農牧業關鍵技術及裝備:利用現代測試技術、信息融合技術、數字化技術等,研究智能化農牧業的關鍵技術及其裝備設施。學生就業方向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電力系統相關企業、智能化工業和農業裝備企業等。
(095136)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培養目標和要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從事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系統研究、開發研制、試驗檢測、技術集成等工作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掌握本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相關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
就業方向: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教育等。
授予學位:農業碩士專業學位。
(085501)機械工程
培養目標和要求: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培養機械類科技創新與技術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改造、工程規劃與管理、新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方面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掌握機械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
就業方向:機械與裝備的理論分析與試驗、機械系統的性能分析與結構設計、機械工程相關的軟/硬件設計等方面的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等。
授予學位:機械碩士專業學位。
(085406)控制工程
培養目標和要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系統研究、開發研制、試驗檢測、技術集成等工作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掌握本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
就業方向:現代設施農業工程技術、測試與控制、電力系統計算機監控與智能化、大數據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等。
授予學位:電子信息碩士專業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