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始建于1958年,現有教職工65人,學科現有專任教師59人,教授20人,副教授11人,博導18人,碩導27人。現有國家農業類教學指導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獲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稱號2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兼崗位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2人、試驗站站長3人,獲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稱號3人,“自治區杰出人才獎”2人,“自治區青年科技獎”6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13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11人。
學院現有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和智慧農業4個本科專業,其中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農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首批國家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和自治區品牌專業。學生在“挑戰杯”、“互聯網+”、“創青春”等賽事中取得國家級金獎1項,銀獎9項,銅獎4項。
學院設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自治區“雙一流”重點支持學科),下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自治區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自治區重點學科)、作物生理與種子學等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植物學等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農藝與種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擁有作物學與生物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院擁有1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6個科研團隊,先后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8項、課題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項、其他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總經費累計達到2.28億元,累計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科技獎勵20余項。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祖國北疆、促進民族團結和繁榮地方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辦公室:0471-4318142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1172
教學辦公室:0471-4301169
農學(卓越班)(學制4年)
培養目標: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培養學生掌握現代作物生產、經營管理及農業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備解決作物生產實際問題能力和研究開發能力,能夠勝任作物生產相關研究與開發、技術服務與推廣、生產經營管理及農業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生物統計、遺傳學、土壤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微生物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耕作學、農業生態學、種子學、農業信息技術、智慧農業、農業推廣學、有機農業、現代農場管理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升研率比較高(2021屆畢業生升研率達58.62%),主要考取本;驀鴥戎髮W、研究院(所)繼續深造;學生畢業后主要就業于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技術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農學(學制4年)
培養目標:根據現代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培養學生掌握農業生產方面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解決作物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能力,能夠從事作物生產、經營管理、研究與開發、技術服務與推廣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基礎、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育種學、種子學、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機械化、農業推廣學、現代農場管理等。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考入本校、國內其他高;蚩蒲性海ㄋ├^續深造;學生畢業后主要就業于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植物科學與技術(學制4年)
培養目標:根據現代植物科技發展需求,培養學生掌握生物科學、作物生產原理與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貯藏與加工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解決植物生產、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植物生產、技術開發和推廣、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物技術、植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生態學、植物保護學、植物資源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學、作物(蔬菜、花卉、果樹)栽培學等。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能夠考入本校、國內其他大學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畢業生主要在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種子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培養目標:根據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需求,培養學生掌握作物種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及現代作物育種新知識和新技能,具備解決現代種業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作物新品品種培育、品種鑒選、種子生產、市場營銷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作物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種子生理學、分子生物學、植物組織培養、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技術、種子法律法規、農產品貯藏與加工、作物栽培學、農業生態學等。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能夠考入本校、國內其他大學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畢業生主要在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智慧農業(學制4年)
培養目標:根據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培養學生掌握作物學、農業信息學和農業工程學基礎理論知識,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和服務現代農業,能夠勝任智慧農業及相關領域研究與開發、技術服務與推廣、生產經營管理及農業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遺傳學、作物育種、作物圖像分析與診斷、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導論、精準農業概論、土壤學與土壤監測、植物營養學與營養診斷、智能農業裝備概論、分子生物學等。
就業方向:智慧農業專業是國家根據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近兩年來新增的專業,學生畢業將主要在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高新企業等單位從事智慧農業方面的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知名校友
毛同林,1996屆本科畢業生,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5年在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卡耐基研究所,訪問學者。2012年獲得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同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6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胡有林,高級農藝師,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工作年限25年,負責組織實施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工作,組織完成了多項農牧業重大工程和推廣任務,主持編寫了多個農牧業重大政策、發展規劃等規范性文件,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豐收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批“草原英才”高層次培養人才。2011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發展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享受全國勞動模范待遇。
武向良,農學博士,研究員,1979年1月出生,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歷任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推廣站副站長,農牧廳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種植業處處長、副廳長,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
劉杰,2003屆本科畢業生。農學博士,長江商學院EMBA,華頌種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華頌國際馬鈴薯育種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蔬菜流通協會馬鈴薯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理事、種薯生產學部副主任,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孫建,2009年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自然地理學博士,博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2015年入選中科院和中組部“西部之光”人才計劃;曾任日本Tottori University客座副教授,美國Rutgers大學訪問學者;擔任中國生態學會高寒生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學會景觀生態專業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草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和中國草業學會委員。擔任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副主編、Conservation Letter、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和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多個期刊編委。
畢業生就業知名單位
1. 中國農業科學院
2. 中國農業大學
3.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4.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
5. 上海御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6.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7.烏蘭察布藍威斯頓食品有限公司
8.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科河種業有限公司
9.內蒙古種星種業有限公司
10.陜西美邦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