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象鳥資料圖片
馬達加斯加象鳥蛋
馬達加斯加象鳥詳細介紹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總目: 古顎總目 Paleognathae
目: 鴕形目 Struthioniformes
科: 象鳥科 Aepyornithidae
屬: 隆鳥屬Aepyornis Mullerornis
象鳥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內一種巨型、不會飛的科,其下有「隆鳥屬」和「Mullerornis」兩屬,至少在16世紀以前便已滅絕。象鳥曾被認為是世界所存在過最大的鳥類,有三公尺以上以及重于半噸的體重,直到2006年的十月被駭鳥(Phorusrhacidae)比下為止。「隆鳥」的成鳥和蛋都有陸續地被發現著,某些蛋的直徑甚至有越過一公尺的長度。現今有四個種被歸類於「隆鳥屬」之下:A. hildebrandti、A. gracilis、A. medius和A. maximus (Brodkorb, 1963),但這種分類并不是完全沒有爭論的,有些的作者會將其歸類在同一個種A. maximus里。隆鳥屬于古顎總目,和鴕鳥的關系較近,不能飛,且其胸骨沒有龍骨脊。
隆鳥又叫象鳥,主要生活在世界第四大島——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中。“隆鳥”的意思即是“高高凸起的鳥”。隆鳥比恐鳥還要高2米,比現在世界第一大鳥——鴕鳥就更高了,在300多年以前,可稱得上世界第一大鳥。就連隆鳥的蛋也比后兩種鳥的大許多,鴕鳥蛋平均約1.76公斤,相當于200多只雞蛋那么重。
隆鳥數量本來一直不多。到了17世紀,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數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幾倍,他們加快了開發自然、掠奪自然資源的進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變成了家田,使隆鳥無家可歸,許多隆鳥因此死掉了,
1649年,是當地居民能夠捕殺到隆鳥的最后一年。自此以后,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任何隆鳥的足跡,它的世界第一大鳥的稱號也在人類的干涉之下讓給了鴕鳥。
象鳥是已經滅絕的鳥類,僅在島國馬達加斯加才生存過這種珍奇的巨鳥。至于象鳥滅絕的具體年月,已經無人能夠說得清楚,大約在幾十年至一百多年之間。令人欣慰的是,在馬達加斯加還能夠看到象鳥蛋。
帶著幾分好奇,不久前赴馬達加斯加采訪期間,我對象鳥和象鳥蛋產生了特殊的興趣。經過一番打聽,當地人告訴我,象鳥的確是馬國的“特產”,遺憾的是它早已消失了;象鳥蛋也的確存在,不過完整如初的象鳥蛋,恐怕全國只剩下有數的幾個了,且下落不明;由碎片粘貼而成的象鳥蛋,工藝品市場上時有出售,盡管對其真偽難以鑒定,國家還是禁止其流失境外。
在友人的帶領下,我們光顧了自由市場,如愿以償地見到了碎片拼成的象鳥蛋。象鳥蛋形似雞蛋,如將其與鴕鳥蛋相比,恰似鴕鳥蛋與雞蛋之比。換言之,象鳥蛋形似橄欖球而大橄欖球一倍有余。
為了進一步弄清象鳥的真相,我走進了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動物園博物館。博物館里擺放著象鳥的標本,旁邊是一副鴕鳥的骨架。與象鳥并肩而立,鴕鳥真可謂“小巫見大巫”,自愧弗如了。十分簡短的說明指出,象鳥高可達3米。張貼在墻壁上的一幅照片里,一個成年人抱著一只象鳥蛋站在象鳥旁,其個頭大約只及象鳥的一半。
我們今天感到遺憾的是,再也無法看到象鳥了;而當初象鳥可能也有自己的遺憾:不但自己的命運與恐龍一般,而且曾經與其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猴子們,亦正遭受著致命打擊,瀕臨滅絕。
馬達加斯加盛產猴子,有“猴島”的美譽。在東海岸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塔馬塔夫市附近,有一個天然“指猴”動物園。顧名思義,指猴即人的手指大小的猴子,小的如大拇指長,大的不超過中指。沿海一帶氣溫高、濕度大、植被密、海風柔,是指猴生長的天然理想環境。可有人偏偏把指猴偷竊到位于山脈之上的首都出售。由于山上溫度低,盡管養猴者悉心照料,一到冬天,指猴就因無法抗御寒冷而一命歸天。更有甚者,有人還美餐指猴肉以解嘴饞。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對動物的捕殺,使得動物越長越小。科學家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當代進化”。指猴的出現,大概就是這種“當代進化”的結果。象鳥遺憾其未能適時地“當代進化”,人類對生態的破壞使得偌大的地球無法容納其巨大的身軀,它們絕跡滅種了;猴子似乎比象鳥聰明,適時地退化成微型動物,以袖珍身軀藏匿起來,借此延長種群命運。然而不幸的是,還是被比它們更加聰明的人類一吃了之。相信象鳥在發出最后的悲鳴之時,一定也在為猴子的命運感到遺憾! 在友人的帶領下,我們光顧了自由市場,如愿以償地見到了碎片拼成的象鳥蛋。象鳥蛋形似雞蛋,如將其與鴕鳥蛋相比,恰似鴕鳥蛋與雞蛋之比。換言之,象鳥蛋形似橄欖球而大橄欖球一倍有余。
為了進一步弄清象鳥的真相,我走進了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動物園博物館。博物館里擺放著象鳥的標本,旁邊是一副鴕鳥的骨架。與象鳥并肩而立,鴕鳥真可謂“小巫見大巫”,自愧弗如了。十分簡短的說明指出,象鳥高可達3米。張貼在墻壁上的一幅照片里,一個成年人抱著一只象鳥蛋站在象鳥旁,其個頭大約只及象鳥的一半。
我們今天感到遺憾的是,再也無法看到象鳥了;而當初象鳥可能也有自己的遺憾:不但自己的命運與恐龍一般,而且曾經與其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猴子們,亦正遭受著致命打擊,瀕臨滅絕。
馬達加斯加盛產猴子,有“猴島”的美譽。在東海岸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塔馬塔夫市附近,有一個天然“指猴”動物園。顧名思義,指猴即人的手指大小的猴子,小的如大拇指長,大的不超過中指。沿海一帶氣溫高、濕度大、植被密、海風柔,是指猴生長的天然理想環境。可有人偏偏把指猴偷竊到位于山脈之上的首都出售。由于山上溫度低,盡管養猴者悉心照料,一到冬天,指猴就因無法抗御寒冷而一命歸天。更有甚者,有人還美餐指猴肉以解嘴饞。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對動物的捕殺,使得動物越長越小。科學家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當代進化”。指猴的出現,大概就是這種“當代進化”的結果。象鳥遺憾其未能適時地“當代進化”,人類對生態的破壞使得偌大的地球無法容納其巨大的身軀,它們絕跡滅種了;猴子似乎比象鳥聰明,適時地退化成微型動物,以袖珍身軀藏匿起來,借此延長種群命運。然而不幸的是,還是被比它們更加聰明的人類一吃了之。相信象鳥在發出最后的悲鳴之時,一定也在為猴子的命運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