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招生專業
五年制大專:表演藝術(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招生對象與學制
招生對象: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具有同等學力者。
學制:全日制五年。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良好職業道德;能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觀點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藝術實踐,能表演、能編、能導、并具有一定教育教學能力、促進舞蹈藝術隊伍職業素質的提高和舞蹈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的綜合型舞蹈人才;
職業崗位:專業劇團、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少年宮、社會文化培訓機構以及文化傳播演藝公司、及企事業單位的工會、團委主要從事舞蹈表演、組織活動,輔導業余愛好者和宣傳隊,培訓業務骨干和少兒藝術團,擔任部隊和企業藝術團的演員等。
三、培養規格
(一)綜合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熱愛舞蹈藝術事業,有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2.職業素質: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舞蹈的民族風格、韻律、音樂感和藝術表現方法,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表演能力,具有舞蹈表演活動的組織、輔導、培訓能力。
3.人文素養與科學素質:有較寬廣的知識面,具有一定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具備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較強的審美能力,有—定的自學能力、知識更新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
4.身心素質: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積極樂觀的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品質。
5.具有認識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基本素養,樹立以美育人的從教信念。
(二)職業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
2. 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除了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具備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及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公關能力。
3. 較強的實踐能力。不僅有表演能力,還要有輔導、編排、組織等能力。
4. 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有較寬廣的知識面,有—定的自學能力、知識更新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
5. 管理與協調能力。要掌握必要的現代管理知識,懂業務,懂法律,善于積累信息。
6. 具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達到國家規定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質合格標準。
(三)職業證書
1.普通話二級乙等等級證書;(必考)
2.獲得以下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之一(選考)
(1)獲得由省級教育部門頒發的教師資格證書;
(2)湖南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證書;
(3)獲得由文化部門頒發的舞蹈教師資格證書;
(4)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MS OFFICE”一級證書。
四、主干課程
(一)核心課程
1.文藝學常識
基本內容與要求:了解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藝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藝術的特征、藝術的作用,初步理解各門藝術的特性。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及相關藝術強藝術素養,提高藝術理論水平。
2.舞蹈簡史
基本內容與要求:初步了解舞蹈起源、掌握中國各個時期的舞蹈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鑒賞能力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舞蹈概論
基本內容與要求:掌握舞蹈的審美特征、舞蹈的種類、舞蹈與其他藝術門類的關系,了解舞蹈教學、舞蹈創編、舞蹈導演和舞蹈表演的特點以及一些基本的方法。
4.音樂基礎理論
基本內容與要求:本課程包含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講授音樂基本理論知識、各種演唱表演記號、科學地視唱及記譜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和科學的視唱記譜方法,遵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將理論知識融于視唱教學中,培養學生較高的音樂感受力。
5.基本功訓練
基本內容:訓練一位舞蹈者所需要的各種能力,主要解決腿、腰的軟度、開度、力度問題,解決手、眼、身、法、步的協調問題,解決技術技巧問題。
基本要求:通過訓練可以達到身體的直立感和穩定性、腿的“開、繃、直”。
6.民族民間舞
基本內容:講述少數民族民間舞(藏族舞、維吾爾族舞、蒙古族舞、朝鮮族舞、傣族舞)、漢族民間舞(東北秧歌、云南花燈、安徽花鼓燈、膠州秧歌)等民族民間舞的基本動作及特點。
基本要求:通過民族民間舞的學習,了解民族舞的特點。掌握各民族舞的基本動律及其具有代表性的組合,把握各民族和各地區的風格特征。
7.毯技訓練
主要內容:包括“軟毯功”等地面一系列的技能訓練、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
基本要求:通過訓練“軟毯功”等地面一系列的個人小技巧,使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相結合,掌握腰、腿等基本軟開度,為學習舞蹈技能技巧打下扎實的基礎。
8.中國古典舞身韻
主要內容:基本元素訓練;中國古典舞的基本特征和表演。
基本要求:通過一系列技能技巧的能力性訓練組合來強調古典舞的神韻,準確掌握基本元素訓練,達到目的。
9.劇目(含學生自創劇目訓練)
主要內容:結合教學進行各種劇目的觀摩、排練。
基本要求:通過對各種劇目的觀看、排練,及時檢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把它作為對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訓練。要求掌握各劇目的基本內涵,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10.化妝
主要內容:初步掌握舞臺以及生活化妝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舞臺及生活化妝的基本常識與規律,熟悉舞臺化妝造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
11.觀摩與實踐
主要內容;結合教學進行專業觀摩及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來豐富舞臺經驗。
基本要求:通過觀摩、實習,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
(二)認證課程:普通話、計算機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國防教育
通過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防意識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及集體榮譽感。安排在第1學期前2周進行。
2.入學教育
通過校紀校規與專業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并了解本專業培養目標及要求。安排在第1學期前2周進行。
3.社會實踐(調查)
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了解社會實際,撰寫調查報告,考察學生應用本專業所學知識能力,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4.公益勞動(社區服務)
要求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培養學生服務意識,養成勞動習慣。其時間總計不少于2周。
5.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舞蹈專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舞蹈專業的見習主要是參加專業藝術院團或社會大型公益活動的文藝演出以及各種文藝演出的觀摩。通過專業見習,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提前介入文藝工作者的角色,在激發和培養他們熱愛文藝工作的感情基礎上,了解一名文藝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樹立成長為一名合格文藝工作者的自覺意識;學生通過訓練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底和通過對舞蹈理論學習獲得對舞蹈表演藝術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使其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與從事舞蹈藝術工作的背景相聯系,增強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和主動性。見習16周,分別安排在前9個學期進行,第1、第2學期各見習1周,第3至第9學期見習2周。
6.社團活動
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第1至第8學期進行。
7.畢業匯報演出
安排在第六學期。畢業匯報演出的指導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集中訓練安排在第五學期,畢業匯報演出安排在第六學期。
8.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畢業之前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全面檢驗學生三年的學習成果,為學生較快較好地適應從事舞蹈工作創造條件。全面檢查本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本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踐依據。進一步加強與專業藝術院團,與地方文化管理部門的聯系,聽取地方文化管理部門領導和專業文藝院團長,文藝工作者對舞蹈專業建設的意見,以求更好地更切合實際地培養中職層次從事舞蹈專業工作者。頂崗實習安排在第10學期,共18周。
9.畢業教育
通過系列就業教育講座,對學生進行職前培訓,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幫助學生適應身份轉變。安排在第9學期。
六、畢業規定
符合以下規定,準予畢業。
1.修業時間不少于5年,且最多延緩1年。
2.修完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其中普通話參加湖南省語委辦組織的水平測試,成績達二級乙等以上;計算機基礎、英語自愿參加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的相關等級考試,并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3專業實習與畢業匯報演出等成績合格。
4.修業期間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本校學生管理手冊中規定的不予畢業的條款。
五年制大專:舞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大專層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系統地掌握舞蹈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突出的舞蹈表現技能,具備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現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一定的人文素養。能勝任小學舞蹈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教師和教學管理工作者。同時也可在藝術團體、文化單位從事舞蹈教育及表演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綜合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
2.職業素質:熱愛基礎教育事業,具有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和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作風;具有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創新素質;具有較強的自身專業發展能力。
3.人文素養與科學素質:具有較為寬闊的視野,具有扎實的藝術類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小學、舞蹈培訓機構、群文教育從事舞蹈教學工作。具備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較強的審美能力,個性鮮明、學有所長。
4.身心素質:具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和生理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積極樂觀的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品質。
5.具有認識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基本素養,樹立以美育人的從教信念。
(二)基本知識、能力及素質
1.具有良好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
2.具有良好的能夠從事小學或幼兒園、社會兒童培訓機構舞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和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從事群文舞蹈教育表演的能力。
3.具備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教學課件、使用多媒體設備組織教學的基本能力;
4.具有學科課外活動組織、輔導能力和擔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5.具有教育調查研究與科研創新的能力。
(三)職業證書
1.普通話二級乙等等級證書;(必考)
2.獲得由省級教育部門頒發的教師資格證書;(必考)
3.獲得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證書;(選考)
4.獲得以下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之一(選考)
⑴湖南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證書;
⑵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MS OFFICE”一級證書。
5.獲得不同考級中心舞蹈教師資質證;(選考)
三:修業年限
全日制五年。
四:就業面向:
小學舞蹈教師,大中型企事業事業單位演出團體的演職人員、社會兒童藝術培訓機構的教師或者管理人員。
五:主要職業能力
1掌握舞蹈教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蹈專業的基本技能。
2掌握中國民族舞蹈文化及民族舞蹈的風格和韻律。
3較強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4具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和舞臺實踐經驗。
5具有適應于教學、表演、創作排練及舞蹈文字編輯工作的能力。
六:核心課程與實習實訓
(一)核心課程:
1.小學心理學
本課程在于揭示兒童的認知發展與社會性發展的心理特點,探索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和創意、形成態度和品德、激發動機和興趣的心理規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教育觀,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選用教材:
(1)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曉東等《小學生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學教育學
本課程主要講授小學教育的基本理論,使學生初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問題研究意識,并鞏固專業思想,培養學生形成適應當前小學教育實踐的基本能力,激發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增強教育的責任感。
選用教材:
(1)黃甫全《小學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黃濟等《小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3.《舞蹈基礎訓練》
本課程主要教授(中國古典舞、芭蕾舞)中的舞蹈發展概況、風格特征、審美特征及訓練方法等,讓學生基本掌握中國古典舞、芭蕾舞和現代舞三種舞的訓練體系。訓練舞蹈表演需要的技術技能,提高跳躍、旋轉、翻的幅度、速度、柔韌性、力量、耐力、重心、協調性等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體的表現力。
選用教材:
(1)《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法》,作者:劉玉珍,龐禹文。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2)《古典芭蕾教學法》,作者:李春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國民族民間舞》
本課程通過系統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征及動作特征。提高舞蹈動作的韻律感和表現力,展現民間舞蹈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對舞蹈表演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拓寬其藝術文化修養。讓學生把握舞蹈教育規律;能夠勝任一定教學工作。
選用教材:
(1)《中國漢族民間舞教程》,作者:趙鐵春 田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教程》,作者:韓萍 郭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組合編排法》,作者:周萍,黃奕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5.《兒童舞蹈創編》
本課程主要通過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兒童舞蹈創編的理解和分析、充分發揮想象力、舞蹈動作的運用等有效手段,通過肢體的具體表現,實現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掌握兒童舞蹈創編的基本知識;創編技能和實用方法。初步掌握兒童舞蹈創編的基本技能的同時,進入課堂練習;深入課后實訓,探索兒童舞蹈的創作規律和方法,將學習到的舞蹈知識運用于創編。能勝任各類舞蹈教育機構教學
選用教材:
(1)《舞蹈編導基礎教材》 作者:李承詳
(2)《兒童舞蹈創編技法》作者:楊書明 (VCD)
(3)《兒童歌舞》 作者:李嘉平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4)《幼兒舞蹈創編》,作者:蔡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6.中國古典舞身韻
中國古典舞身韻是“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指中國古典舞的外部表現技法,“韻律”指中國古代舞的內在氣韻,是指訓練身法與陶冶神韻的方法。本課程主要學習呼、吸、提、沉、沖、靠、含、腆、仰等10種身韻的基本動律元素,將“形、神、勁、律”結為一體。通過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學習與訓練,使學生的舞蹈動作達到神與形的有機結合。
選用教材:
《中國古典舞身韻》 作者:李正一等 出版社:北京舞蹈學院 版次:內部教材
7.基本樂理
本課程系統地講授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概念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語匯,逐步提高音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促進綜合音樂能力的協調發展,并將這些能力運用到演唱、演奏和創作的實踐中去。
選用教材:
(1)《音樂理論基礎》 作者:李重光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2)《基本樂理》作者:廖洪立 李亞偉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8.中外舞蹈史
本課程沿著歷史的軌跡,闡述了中國舞蹈及外國舞蹈發展的歷史。通過本科程的學習,主要是學生掌握中外蹈的發生、發展的狀況及其各階段的審美特征、藝術風范,以便能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舞蹈、感受舞蹈、傳播舞蹈,促使學生在一定的高層次上進行舞蹈的學習、表演、欣賞。
參考書籍:
(1)《中國舞蹈史》 作者:王寧寧等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2)《外國舞蹈史》 作者:歐建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實習實訓
1.國防教育
通過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防意識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及集體榮譽感。安排在第1學期前2周進行。
2.入學教育
通過校紀校規與專業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并了解本專業培養目標及要求。安排在第1學期前2周進行。
3.社會實踐(調查)
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了解社會實際,撰寫調查報告,考察學生應用本專業所學知識能力,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4.公益勞動(社區服務)
要求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培養學生服務意識,養成勞動習慣。總計不少于2周。
5.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師范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專業見習,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提前介入教師角色,在激發和培養他們熱愛教師工作的感情基礎上,了解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樹立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的自覺意識;在學生對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使其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與基礎教育的背景相聯系,增強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和主動性。見習3周,安排在第6.第7.第8學期進行,每學期各見習1周。
6.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論文安排在第五學年。畢業論文的指導與寫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集中時間6周,安排在第10學期。
7.畢業匯報演出
每個學生應參加學校組織的畢業匯報演出。第9學期進行。
8.教育實習、頂崗實習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畢業之前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全面檢驗學生五年的學習成果,為學生較快較好地適應小學教育工作創造條件。全面檢查本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本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踐依據。進一步加強與小學,與地方教育管理部門的聯系,聽取地方教育管理部門領導和小學校長、老師對舞蹈教育專業建設的意見,以求更好地更切實際地培養專科層次的小學教師。集中教育實習6周安排在第9學期,頂崗實習12周,安排在第10學期。
七、畢業規定
符合以下規定,準予畢業。
1.修業時間不少于五年,且最多延緩一年。
2.修完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其中普通話參加湖南省語委辦組織的水平測試,成績達二級乙等以上;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自愿參加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的相關等級考試,并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3.教育見習、實習、頂崗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成績合格。
4.修業期間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本校學生管理手冊中規定的不予畢業的條款。
更多內容,請查看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專業”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