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以后,將惠及職業教育哪些方面?不久前召開的有關會議就透露出了一系列政策導向與部署安排。
在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強調要“用好4%”,要把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傾斜領域之一。
在隨后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視頻會議上,對這個戰略課題進一步給予了明確與細化。教育部負責人說,職業教育投入主要用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與基礎能力建設。要以強化內涵為導向,推進實施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中職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二期),國家示范(骨干)高職建設、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等項目,以實現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最新發展動態保持同步。
其次,推動各地制定和實施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在推進這項工作中,有4個基本規律必須遵循,即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職業教育經費支出占教育經費支出比例達到35%;生均經費標準不低于本地區同層次普通學校標準的兩倍;未成年人職業教育經費由政府全額負擔,成年人職業教育經費建立共擔機制。
第三,按照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整體設計并啟動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建設。比如,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建立適應校企合作的招生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健全財政、稅務、績效考核等政策機制,加大政府的統籌、協調和推動力度等。
在2012年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負責人指出,國家提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中高職協調發展戰略以來,職業院校出現了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簡單地理解為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把往上升格作為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中心目標;另一種是把中高職協調發展片面地理解為辦四年制、五年制職業教育等。
大家也在私底下把引領高職院校新一輪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升格上。一方面,學院書記、院長的職位可以由副廳級升到正廳級,學院各級干部亦可隨之提升半級;另一方面,高職升本以后,又可名正言順地回到高等教育序列,離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職業教育更遠一點;再者,在生源萎縮的時代背景下,升格以后頒發的是本科文憑,有利于開展招生與就業工作。
對此,教育部負責人指出,現階段,高職院校不要在升格問題上動過多腦筋,花費大量心思;而是把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認真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堅定不移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在今后一段時間,教育部的重要工作是,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部負責人說,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推進中高職協調發展,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不夠完善到更加完善,根本目標是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對此,職業院校不必過度解讀,不要把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方式當做目的,不升格同樣可以選擇一兩個精品專業試點創辦四年制、五年制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