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 張羽:
今天是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新學期就要發新書,而在一些中小學學生們的書包里不僅有了新課本,還要裝進不少教材以外的學習輔導資料,也就是俗稱的教輔書。這些教輔書數量多、價格高,不僅讓家長們增加了經濟負擔,也更加重了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家長和學生都有怨言,可又都不得不買,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解說:
8月底,臨近中小學開學,各個學校都在準備新學期需要的教材。在安徽省滁州市二中,記者看到一些人正忙著從一輛新華書店的貨車上卸貨,搬運下來是中學六個年級的各科教材。而和教材一起被搬運下來的還有不少基礎訓練、同步作業等學習材料,這些都是配合教學使用的圖書,按照規定是嚴禁向學生搭配銷售的。那么,這些教輔書為什么會和教材一起被統一送到學校呢?
記者:
那這教輔書都是統一發的話,人手一冊還是?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人手一冊。
記者:
人手一冊。那學生要是不買行不行呢?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那不買怎么行呢?
記者:
那選(訂)什么教輔書,不是學生自己訂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不是,哪是學生訂的,老師訂的。
記者:
老師自己訂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那學生能自己訂?那還要老師干什么呢?
解說:
在滁州市四中的一個公告欄里,張貼著學生一學期需要交納的各項費用,其中七年級的教材費是101塊5毛,而教輔材料費則233塊,是教材費的兩倍多;九年級的教材費只有59塊5毛,但教輔材料費則高達307塊,是教材費的5倍多。
在公告欄里還明確指出這些教輔材料是由學生自主購買,但家長真的會自愿多掏這么多錢來買這些教輔嗎?
學生家長:
那肯定要必須交。
記者:
不交會怎么樣呢?
學生家長:
不交那學就不給你上。
記者:
什么?
學生家長:
不交費肯定不行。
解說:
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不管愿不愿意,這些教輔材料不買還真不行,因為老師會按照這些材料來布置作業。
學生家長2:
數學你沒有練習冊你怎么做作業呢?
解說:
記者在滁州市實驗中學和第三、四、五中學以及解放小學都發現了學校強制搭售教輔的現象。
而在福建漳州市第九中學,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的景象。在當地新華書店運送來的教材中,夾帶著一套叫《創新優化學習》的叢書,有語文、數學、物理等不同學科。這是漳州市新華書店給漳州九中的一張發貨清單,上面標明《創新優化學習》發貨量為3469冊,銷售額達到49516元。
福建漳州市第九中學老師:
這是一人一套,其它(教輔)就沒有。訂(教材)書的時候,它(教輔)是一起訂的,按學生人數訂的。
解說:
除了漳州市第九中學,在漳州市其它中小學,新華書店在配送教材的同時,也會向學校配送大量的《創新優化學習》叢書,而對于這套叢書一些老師的評價并不怎么高。
福建省漳州市正興學校老師:
那個是肯定不好的,大部分老師說都是不好的。
福建省漳州市正興學校老師2:
不好也要訂,因為是新華書店的。
福建省漳州市正興學校老師3:
配套練習就這一套,全市都是一樣的。
解說:
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在2001年就曾聯合發布《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規定:中小學校不得組織學生購買,發行部門不得向學生征訂或隨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但是在這些學校,有關部門的規定顯然成了擺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具體向學生搭配銷售哪些材料也不是學校就能定的。
安徽省滁州市第四中學老師2:
教育局發到我們學校來的,就要必須在這個教育局發下來的目錄里面選,目錄以外的不給訂。
解說:
學校給了記者兩份中學教輔用書目錄,上面共列有72種教輔材料,而且他們都印有“安徽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和“推薦使用”字樣。只有這個目錄中的材料才能通過征訂渠道進入學校。
記者:
給學校的這個目錄單子,它也應該有一個標準,有一個范圍限制吧?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教育局基教科負責人:
我不是講了嘛,就是要經過省教育廳審查通過。
記者:
就是要通過安徽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過?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教育局基教科負責人:
對。
解說:
據滁州市教育局介紹,這個安徽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就是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下設機構。但記者又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這個委員會推薦使用的教輔都是由一個單位編寫的,就是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記者:
現在通過這個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是不是都是省教科院編寫的東西?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
對,是我們組織編寫的。
記者:
審過的都是我們省教科院編的?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
幾乎應該是。
解說:
這些材料由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寫,再由安徽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而這兩個部門都是省教育廳的下屬單位,編審兩家是兄弟部門。那么其它單位編寫的材料能否通過這個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呢?
安徽新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
只有它(省教科院)能送審,其它的(教材審定委員會)不會審。
記者:
其它的單位不能拿書去送審?
安徽新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
對,他不接待。
記者:
必須要有省教科院來組織編寫的書能去送審?
安徽新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
對。
解說:
正常情況下教輔類圖書的出版發行并不需要經過教育部門的審查。但安徽省教育廳在2007年發布了春季中小學學生作業目錄。規定目錄以外的教輔材料一律不得進校入班。也就是說,所有的教輔材料必須是經他審查和推薦才能用。而經過教育廳審查通過的作業目錄里共有298種教輔材料,全部是由它下屬的省教科院一家編寫的。
記者:
下面學校無論怎么選,無論選哪一本,選的其實都是咱們省教科院編的書,是吧?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
應該是這樣的,對。所以現在大家不是都有意見嘛。
解說:
看來規定審查程序并發布推薦目錄就是為征訂自己的教輔開綠燈。其實為了杜絕這種以推薦為由搭售教輔的行為,在2009年4月30日教育部等7部委就聯合發文,嚴禁印發教輔材料推薦目錄。
電話采訪:
金燕 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
2007年以后我們就取消這個目錄了。
解說:
雖然聲稱不再發布推薦目錄了,但就在教育部等7部委聯合發布禁令之后的兩個月,安徽省教育廳在2009年在6月11日又印發了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范,其中依然強調,進入學校使用的教輔材料必須經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也就是說,進入學校的教輔材料還是必須在省教育廳發布的作業目錄里選擇。正是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使得安徽省教科院編寫的教輔材料至今依然被省內學校統一征訂著。
安徽的情況如此,那么在福建漳州,記者看到的那一套《創新優化學習》教輔材料,又是如何進的學校呢?
記者:
為什么都要選這一套呢,不能選別的嗎?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中學教務處負責人:
實際上是我們的主管部門編寫的。
記者:
你們主管部門?是教育局編的嗎?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中學教務處負責人:
那個普教室組織編寫的。
解說:
這套《創新優化學習》叢書的編寫和審定者都是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而這個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是漳州市教育局下屬的事業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負責人:
我們是教育局里面的一個科室,事業編制。那這個目錄,我們這一本書,就不用再去評審了,因為這本書是我們自己做的,大家都懂的。
解說:
和安徽的情況一樣,漳州的教輔材料連編帶審也都由教育局一手包辦,讓我們通過一個圖表來梳理一下教輔材料被強制搭配銷售的完整過程。
教育部門自己編寫并審定圖書。自己編制目錄并下發至學校,學校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輔材料雖然是由學校向學生銷售的,但是源頭卻來自學校的上級也就是當地教育部門。
記者在漳州的調查中還發現,這套《創新優化學習》叢書雖然是面向小學、初中和高中編寫的,但是唯獨在全市各個初中的銷售率最高。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中學教務處負責人:
這個,現在,很簡單的事情,指揮棒在那里。
記者:
什么指揮棒?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中學教務處負責人:
因為我們這個初中學校就是要中考嘛,中考誰在命題,最終是他們(普教室)在命題。期末考試,中考都是他們在組織命題的,所以一般題型肯定會比較接近。
解說:
由于中小的命題權掌握在漳州市教育局普教室手中,各所學校為了獲得更好的中考排名,爭相訂購普教室編寫的這套教輔材料,也就不足為奇了。
演播室主持人:
針對教輔亂象,國家早就有管理辦法,多次出臺相關規定以加強監管。今年4月份,教育部等7部委再一次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輔材料的出版、印制、發行等環節的監管。但是在有些地方,教輔亂象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正是一些本該負有一些監管職責的地方教育部門,反而成了違規的主體。老師的話學生不能不聽,而上級部門的話學校不能不聽。一些教育部門利用管理職權,自編、自審并且下發目錄統一推銷,教輔材料也必然成為學生們擋不住的負擔。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國家的規定為什么有人敢于不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