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圓桌嘉賓
張繼濤 湖北大學行政管理系副主任、社會學副教授
李必鑫 武昌理工學院招辦主任
王震霆 2011年湖北省理科頭名
魏瀟(化名) 中南民族大學新生
隨著一本二本院校招錄的結束,湖北的考生們開始陸續收到各自的錄取通知書。南京理工大學的“淘寶體”短信,復旦大學的“小清新”及上海財經大學的“存折”錄取通知書都引起了考生、家長的關注。
記者了解到,我省高校今年的錄取通知書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還是以莊重、嚴肅為主。高考錄取通知書到底要不要有新意?有專家認為,錄取通知書也要與時俱進,契合90后大學生的特點。“個性”通知書既能體現高校的人性化特點,也拉近了學校與學生的距離。
本地高校通知書缺乏新意
長江商報:您有沒有關注外地高校個性錄取通知書的消息?在我省高校中,會有一些新的嘗試嗎?
李必鑫:目前學校的提前批錄取通知書已經發放完畢,后續的錄取通知書也將陸續寄出。我們學校制定了一份《新生安全防范常識》,跟《錄取通知書》一起寄給新生,但是通知書本身和往年沒什么區別。
王震霆:我已經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和其他高校相比沒有什么特別的。沒有關注其他高校的“另類”通知書,但錄取通知書設計是學校自己的事,他們有自主權,想怎么設計都可以理解。
個性通知書迎合“90后”心理
長江商報:這種另類錄取通知書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制作這樣的通知書有沒有意義呢?
張繼濤:高校在錄取通知書上的創新值得提倡,各高校應結合自身的校園文化、歷史內涵,設計出有特色的錄取通知書。現在的“90后”大學生都比較有個性,特色錄取通知書迎合了學生們的心理,與“90后”學生合拍,體現了高校“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魏瀟:這種“創新”會讓我感覺到學校的與時俱進,而輕松的語言也可以拉近學生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們產生親切感。
但實際上現在的通知書已經不單單是一張紙,里面可能還有手機卡、銀行卡等物品,像個花里胡哨的大禮包。十幾天前,我拿到自己的通知書,打開一看,里面還夾著一張電話卡,“新生入學指南”也變成了銀行卡、電話卡的“使用須知”;所謂的校園管理信息平臺也摻進了一些商業化的色彩。
形式多樣與內容嚴肅不沖突
長江商報:為什么我省的高校錄取通知書還在延續原有的老模式?錄取通知書到底有沒有必要體現“新意”呢?
李必鑫:沒有考慮追捧這類“時髦”的錄取通知書。招生工作是嚴肅、嚴謹的,通知書不采取網絡化語言,主要是考慮到保持錄取通知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樣會使家長和學生感覺更嚴肅、更信任。而且錄取通知書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考生可以永久保存,所以才采取較為傳統并且莊重的方式。
張繼濤:形式的多樣性與內容的嚴肅性是不沖突的。在我看來,特色錄取通知書一方面傳達了“你被錄取了”的嚴肅消息,另一方面,時尚、多樣的形式又可以體現學校的特色,拉近學校與學生的距離,小小的錄取通知書,讓人們在細節之處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新意”可以有,不能趁機做廣告
張繼濤:特色錄取通知書的改變無損任何人的利益,學生喜歡,也體現學校特色,為什么都要做的那么古板呢?我認為不支持特色通知書的,應該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人,這也體現了“代溝”,人們還是應該接納包容,應該與時俱進的。
魏瀟:學校通知書改變是好事,但也不能變得太商業化。就像北大錄取通知書里帶的游戲光盤,讓學生可以通過游戲了解校園。可要是游戲打完了,里面蹦出來贊助商或出品人的廣告,就會讓人覺得惡心。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不應該被商業的氛圍所包圍。如果是這種改變,那么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