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影響世界的“土博士”,待遇還不如沒成果的海歸?

2018/3/9 13:33:01

一個“土八路”博士,做出了影響世界的成果,得到的特別待遇是“破格提拔研究員”;而一個作為人才引進“海歸”博士,也許什么都還沒做,就已經當上了“研究員”。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講起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對比。“海歸”與“土鱉”的“差別待遇”,讓這位設計并指揮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土院士”呼吁,引進人才當然重要,“但千萬別忘了扎根本土的人才。”

王建宇講起身邊親歷的故事。我國剛剛實現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兩個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去年年底相繼誕生。今年1月的生物學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發布此項成果,隨即震動世界,標志著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實現了從國際“并跑”到“領跑”的轉變。

兩只克隆猴誕生在上海的中科院神經所。其背后有老所長、著名科學家蒲慕明院士的支撐,但具體完成項目、實現世界級突破的兩位學者——一個中年科學家,一個青年科學家,都沒有長期留學經歷,“都是本土培養的人才”。

但即便這樣,享受的待遇同海外高端人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做克隆猴的小劉,細胞“去核”“注核”技術爐火純青,王建宇聽說所里馬上要聘他為研究員。對科研院所來說,這樣的“破格”已屬不尋常,但對于海外人才引進來說,“研究員”基本上是一個墊底條件。

“他們的水平,要出去是分分秒秒。但他們愿意留下來,本身是為國家做貢獻,而國家的政策應該向他們有所傾斜。”王建宇又談起自己的本行:“墨子號”四個核心設備的負責人都是和他一樣的“土八路”,其中三個是“80后”;近年來親歷的一些重大成果,很多都來自于本土培養的科學家。

在王建宇看來,如果人才政策過度向引進人才傾斜,而忽視扎根本土的人才,并不是良好的人才生態。“絕不是說引進人才不重要,”他說,“但許多本土人才長期在國內做貢獻,他們的價值不該被埋沒。”

網友評論

Lily:許多本土人才長期在國內做貢獻,他們的貢獻不該被忽視。說得太好了,支持!

憶擱淺:確實是需要敢說真話的人。

liuql:實力說話,成績證明。

星火7:講道理,中國的科研已經漸漸跟上了,我們這一代人出國很多其實是為了見世面開闊眼界,感受不同的思維模式。但是外國有決定性優勢的學科已經越來越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