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介紹:
耳針療法泛指用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耳為宗脈之所聚”,指出了耳與全身經脈、臟腑的密切聯系。耳郭與人體各部存在著一定的生理聯系。望耳的形態、色澤等可以輔助診斷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其治療范圍較廣,操作方便。運用耳穴診治疾病歷史已相當悠久。早在《靈樞?五邪》篇就有記載:“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療馬黃、黃疸、寒暑疫毒等病。耳針的作用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節臟腑和器官功能活動、調節內臟活動和各種感覺功能。1.疏通經絡、運行氣血作用:在十二經脈循行中,手三陽經除了手陽明大腸經外、足三陽經都入耳中或者分布在耳區周圍。手三陰經、足三陰經雖然不直接入耳中,但通過經別、陽經間接與耳貫通。因此耳與十二經脈的關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調節臟腑和器官功能活動:耳與五臟、六腑的關系十分密切,是機體體表與內臟聯系的重要部位。在經典著作中,有關耳與臟腑的關系論述很多。如《素問》中說:“腎主耳”“腎開竅于耳”“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肝病者……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等等。3.調節內臟活動和各種感覺功能:耳區的神經分布很豐富,包括來自脊神經頸叢的耳大神經、枕小神經;來自腦神經的耳顳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分支以及隨著頸外動脈而來的交感神經。刺激耳區各穴位,能有效調節各種內臟活動和各種感覺功能。
療法優勢:
1適用范圍廣
2取穴方便不限場地環境
3準確診斷病位點
4不限時間限制
5副作用少
6可補中藥體針之不足
7能治能防
8老少皆宜
9見效快
二、適應癥
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外傷、手術、炎癥、等引起的疼痛;
(2)各種炎癥性疾病:如急性結合膜炎、電光性眼炎、牙周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胃炎、腸炎、闌尾炎、附件炎、盆腔炎、宮頸炎、睪丸炎、風濕性關節炎、末梢神經炎等;
(3)變態反應性疾病及膠原組織性疾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腸炎、結節性紅斑、風濕熱、藥物疹、等疾病;
(4)內分泌代謝及泌尿生殖系統等疾病:單純性甲狀腺腫、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肥胖病、可調節改善癥狀,減少用藥量等;
(5)功能性疾病:內耳眩暈癥(美尼爾氏綜合癥)、心律不齊
(6)高血壓、多汗癥、性功能障礙、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月經不調、痛經、內分泌紊亂、功能性子宮等疾病。
(7)各種慢性疾病:腰腿痛、頸椎病、肩背部肌纖維炎、肩周炎、遷延性肝炎、腦震蕩及腦外傷后遺癥、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8)傳染性疾病:流感、百日咳、瘧疾、菌痢、等;
(9)其他:耳穴治療尚有催產、催乳、戒煙、解毒、解酒,預防治療暈車、暈船,預防感冒,并有保健、美容、減肥、排石等作用。耳穴治療適應癥廣泛。許多疾病可單獨用耳穴治療,有的疾病耳穴治療為輔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