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專業
1982年,我校開設工商管理專業(會計方向),2002年試辦會計學專業(國際會計方向),2007年更名為會計專業。2012年本專業成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群建設專業,2014年,與常州大學聯合開辦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培養項目。
本專業培養具有財務會計基本技術和專業技能及較強的涉外財會應用能力,能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出納、財務核算、成本核算、主辦會計、涉外財務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本專業依托學校強勢專業,學生除學習經濟管理的一般課程及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會計綜合實訓等專業課程之外,還緊密結合生產制造業開設機械識圖、生產管理等課程,夯實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會計、財務管理人才的能力。學生在畢業時需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財稅專業技能等級證(ATT)、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通用管理能力或ISO9000內審員等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之一,部分學生可獲得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
財務管理專業
1982年,我校開設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方向),2001年更名為財務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財務管理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財務軟件,勝任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出納、會計、成本核算、報稅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財務會計工作,具體崗位為:財務管理崗位、出納崗位、財務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納稅申報崗位、統計核算崗位等。學生在畢業時需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財稅專業技能等級證(ATT)、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通用管理能力或ISO9000內審員等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之一,部分學生獲得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學生就業形勢較好,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
本專業擁有一支高素質教師團隊,教師團隊職稱結構合理,現有專職教師1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人,講師7人;教師團隊學歷結構合理,現有博士1人,碩士5人。另外,本專業還聘請企業專職教師10余名。近年來,學校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養,先后選派骨干教師赴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丹麥、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學習訪問。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開設于2014年,本專業面向金融服務第三產業,契合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具有誠信、合作、敬業的職業素質、具有金融管理專業知識、掌握金融企業市場運行的基本技能,能在金融企業從事證券經紀業務服務、理財咨詢、會計核算、客戶經理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本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為:證券經紀業務服務崗位、金融企業理財咨詢崗位、金融企業會計核算崗位、金融企業客戶經理崗位、儲蓄柜員崗位、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崗位等。學生畢業時需獲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財稅專業技能等級證(ATT)、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通用管理能力或ISO9000內審員等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之一。
本專業并擁有一支整體素質較高、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6名,兼職教師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名,講師5名;博士1人,碩士5人。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恪守商業信用、務實創新”等職業精神、職業規范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掌握扎實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商務英語應用、商務信息處理、進出口調研、交易磋商、外貿合同擬定以及合同履行過程中涉及的運輸、保險、報關、報檢、國際匯兌、經濟效益核算、外貿單證制作等能力,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生產服務一線,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勝任各類涉外企業從事外貿業務工作相關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畢業生3~5年后的預期目標: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職業規范素養;
(2)具備外貿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熟悉現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具有商務英語應用、熟悉國際商務禮儀、現代化辦公設備使用、國際商務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
(3)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操作的一般流程,能夠獨立開展進出口調研和客戶搜尋,開展對外貿易磋商,起草對外貿易合同以及合同履行過程中涉及的運輸、保險、報關、報檢、國際匯兌、經濟效益核算等能力;
(4)掌握國際貿易單證的制單、流轉、交接和處理技能;
(5)能夠在國際貿易相關領域取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具備追蹤本專業發展動態的再學習能力。
二、培養特色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培養特色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本專業培養的是既通曉英語又具有一定外貿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其二,體現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本專業突出商務英語課程,外貿類課程以及外貿實踐課程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重視實訓教學環節。其三,體現在應對學生就業上,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既注重專業知識的講授,又注重素質的培養;既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又注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本專業特色決定了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競爭環境的意識和能力。具體體現如下:
1、定位準確,思路清晰
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總體發展要求,以及江蘇產業轉型對一線應用型外貿人才的需求,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明確。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遵循“一大目標、兩個重心、三大能力、四個標準、五項原則”的辦學思路進行建設。
一大目標:專業總體目標是培養復合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
兩個重心:專業培養重心是思想素質及業務素質;
三大能力:專業培養的能力是英語應用能力、外貿業務能力和辦公實踐能力;
四個標準:英語能力證書、國家計算機能力證書、外貿職業技能證書、畢業實習為衡量學生總體能力與素質的四個標準;
五項原則:專業教學與實踐體系構建的五項原則是“課程設置模塊化、教學內容社會化、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實踐立體化”。
2、目標明確,模式優化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經過學習和借鑒外國職業教育的先進教學思想和理念,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確立了“以英語為前提,以外貿為核心,以實踐為主線”的專業建設模式。
“以英語為前提”要求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建設無論是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環境優化都要圍繞英語語言這一中心展開,英語語言教學貫徹了本專業的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是本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首要方面,也是畢業生就業的特長,歷屆畢業生的國家四六級通過率都較高(四級60%,六級30%左右)。
“以外貿為核心”體現了外貿與專業建設其它要素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英語語言教學和綜合實訓均在外貿商務活動情景下展開。適量的外貿知識和熟練的外貿業務操作技能是本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方面,也是畢業生就業的第一特長。
“以實踐為主線”指各種實踐活動貫穿學生三年學習生活的始終。這既反映了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區別于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的重要特色,又指明了本專業建設的重要思路,即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過程的其它方面均把實踐環節納入考察范圍。
更多內容,請查看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專業”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