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概況
專業名稱:環境生態工程 專業代碼:082504 專業層次:本科 修業年限:四年
環境生態工程主要研究環境學、生態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工程學的手段來進行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等。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大氣、水體、土壤等生態污染的防治,生態園林的規劃設計等。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等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夠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類社會生產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所發生變化的過程、退化機理、影響評估以及生態系統保育及修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生態學學科思維、生態環境問題分析方法與技術以及生態修復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保育生態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扎實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科學的基礎知識;
2.掌握環境要素、生態因子效應分析的方法,生態規劃、生態工程設計方法,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工程使用的常規技術;
3.具有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較強實驗和野外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初步具備獨立開展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相關工作的能力;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及其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6.具有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敢于質疑的批判性思維,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初步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
主干學科: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環境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產業生態學、環境工程學原理、生態毒理學、生態規劃與管理、生態經濟學、生態監測與評價、流域生態工程學。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生理生態學(40學時)、種群生態學(32學時)、群落生態學(32學時)、生態系統生態學(32學時)、景觀生態學(32學時)、遺傳生態學(40學時)、植被生態學(32學時)、生態工程學(32學時)。
示例二(按每16學時折合l學分):環境學(48學時)、生態學導論(32學時)、景觀生態學(48學時)、生態監測與評價(40學時)、生態工程學(48學時)、環境工程學(64學時)、保護生物學(48學時)、產業生態學(32學時)。
示例三(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64學時)、普通生態學(80學時)、地理信息系統導論(48學時)、遙感導論(48學時)、環境監測(48學時)、景觀生態學與生態園區設計(48學時)、環境影響評價(32學時)、生態工程(32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理論課實驗及野外實習、見習。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學習內容
環境學、生態學導論、濕地生態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景觀生態學、生態監測與評價、生態工程學、環境工程學、保護生物學、產業生態學、環境生態規劃與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生態工程等。
主要科目
《環境學》、《濕地生態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景觀生態學》、《生態監測環境與評價》、《生態工程學》、《保護生物學》、《產業生態學》、《環境生態規劃與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
就業前景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進一步展示了生態學專業發展的美好前景。生態學專業畢業生可擔任農業、環保、計劃、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科研單位及生產部門的科技工作,各級技術推廣單位的技術管理和推廣工作,各層次的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區域農業開發的規劃、設計、實施及管理工作。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培養學生具備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等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夠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各級政府環保部門、規劃部門、建設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所、環境工程公司、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工程設計、環保產品開發以及教學和環境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就業崗位
工程類企業:生態工程、環境工程、工程設計、環境評價;化工類企業:環保產品研發、生產管理;政府、事業類單位: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生態分析與評價、生態修復與建設。
更多內容,請查看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問答”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