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概況
專業名稱: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專業代碼:081103 專業層次:本科 修業年限:四年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主要研究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交通、水利、海岸開發等領域進行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例如:輪船航道的規劃,沿海城市港口、碼頭的建設,潮汐發電等海洋資源的開發,運貨、載人等海上運輸業的發展等。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門知識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技術經濟和人文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相近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廣博的科學素養、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專業素養、創新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國際視野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方面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需具有科學、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綜合素質。學生主要學習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建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必要的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訓練,掌握較好的科學素養,獲得工程測量、科學運算、實驗和測試、工程設計與施工等方面基本技能,具備運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研究、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科學、技術、職業以及社會經濟方面的豐富知識,掌握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知識及社會發展和相關領域科學知識;
2.擁有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應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專業(包括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及技術專業)的勘測與設計方法、施工與管理技能以及科學研究的分析方法;
3.了解國家對本行業以及相關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開拓創新和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合作與競爭的基本能力;
5.具有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持續學習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7.具有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
主干學科: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本專業知識體系由3個核心知識領域構成,即工程基礎知識領域,包括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材料、工程水文學、海岸動力學、河流動力學、混凝土結構學等;工程經濟管理知識領域,包括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工程概預算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門技術知識領域,包括港口工程、航道整治、渠化工程、海岸工程、水運工程施工等。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104學時)、理論力學(64學時)、材料力學(80學時)、工程測量(40學時)、工程地質(56學時)、結構力學(80學時)、建筑材料(40學時)、土力學與地基(64學時)、混凝土結構原理(64學時)、工程水文學(40學時)、水力學(96學時)、海岸動力學(32學時)、港口規劃與平面布置(32學時)、港口水工建筑物(72學時)、渠化工程(40學時)、河流動力學及航道整治(40學時)、水運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48學時)。
示例二:工程制圖(80學時)、理論力學(72學時)、材料力學(64學時)、測量學(32學時)、工程地質(32學時)、結構力學(72學時)、工程材料(24學時)、土力學(48學時)、鋼筋混凝土結構(56學時)、工程水文學(32學時)、水力學(64學時)、土木水利工程專業導論(16學時)、河流動力學(32學時)、海岸動力學(32學時)、水運工程規劃(24學時)、港口水工建筑物(32學時)、港口裝卸工藝(16學時)、水運工程經濟(24學時)、渠化工程(24學時)、航道整治(24學時)、水運工程估價(24學時)、工程項目管理(16學時)、海岸工程(24學時)、河口與海岸演變(16學時)、水運工程施工(48學時)。
示例三:畫法幾何與土木工程制圖(48學時)、理論力學(64學時)、材料力學(64學時)、工程測量(40學時)、工程地質(32學時)、結構力學(72學時)、建筑材料(40學時)、土力學(32學時)、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48學時)、工程水文(32學時)、水力學(72學時)、河流動力學(32學時)、海岸動力學(32學時)、港口規劃與布置(24學時)、水利工程經濟(32學時)、港口水工建筑物(48學時)、渠化工程學(32學時)、航道整治(32學時)、水運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32學時)、水運工程施工技術(24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與實習(工程測量、工程地質、計算機軟件應用等)、專業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課程設計一般安排1—2周,共計不少于6周,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安排13—14周。
主要專業實驗:工程力學實驗、工程材料實驗、水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海岸動力學實驗、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綜合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0812 測繪類
學習內容
工程制圖、理論力學、工程測量、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工程水文學、工程地質、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河流動力學與航道整治、海岸動力學、水運工程施工、港口規劃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渠化工程、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等。
主要科目
《港口物流》、《港口水工建筑物》、《港口規劃與平面布置》、《工程建設監理》、《港口工程概論》、《海岸動力學》、《河流動力學與航道工程》、《水電可持續發展》、《水運工程施工技術》、《水運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
就業前景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地球表面近71%被海洋覆蓋,所形成的海岸線總長度約44萬公里。全世界經濟技術最發達的區域多位于沿海地區,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內的沿海地區。港口是進行海洋與海岸帶開發和國際交流的基地和橋頭堡,國際貿易量的90%是通過水路運輸和港口完成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是在海洋的自然特性研究之基礎上,以工程措施進行海岸帶資源開發和空間利用、海岸防護的工程科學,主要包括港口工程、海岸防護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圍海工程等。
目前,我們的沿海開放地區的經濟建設明顯領先于東西部地區,但遠遠不夠,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可開發、建設的地區還有很多。我們要想成為泛太平洋經濟帶的主角,對沿海港口和海岸線的建設、規劃工作刻不容緩。
隨著世界貿易、地區貿易的發展,成本相對低廉的航運業規模不斷擴大,對港口、航道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從而為港口航道建設、管理以及海岸工程等方面的人才開辟了廣闊的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是全國交通部門(如交通部所屬的設計院、工程局、港務局、科研院所)、水利部門、海洋局及國內各大石油公司所屬的企事業單位、土木及建筑等行業的規劃、設計、施工、經營管理、科研等單位。
我國是一個約有18000余公里大陸海岸線的國家,擁有眾多適合建設大型海港的天然海灣,同時在港口設計、施工和海岸工程領域也具有許多世界級難題亟待解決,需要大批杰出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設計大師。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交通、水利、海岸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其就業分布最多的省市有遼寧、山東、上海、廣東、湖北等,大多都是一些港口和沿海城市。剛畢業的大學生通常都是從技術員做起,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可以向項目主管、項目總工、項目經理等崗位努力。用人單位對于此專業的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要求比較高,一般都要求至少四級,由于行業性質,有些單位或崗位要求員工可以長期在國外出差。對于剛畢業的學生,如果選擇去施工單位,雖然工作條件相對來說會比較苦,但會比較鍛煉人,收入也較其他工作高,接觸工程實體較大,能有一到兩年施工經驗應該一個積累的過程。除此之外,本專業的畢業還可以在一些教育部門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也可以考公務員,這類工作相對來說收入比較穩定,如果是做研究,則需要學生畢業后繼續深造。
就業崗位
工程類企業:施工、建筑工程、港口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項目總工;政府、事業類單位:港口規劃、航道設計、海岸開發。
更多內容,請查看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問答”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