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概況
專業名稱: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80705 專業層次:本科 修業年限:四年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光學、機械學、電子學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光電信息領域內光電儀器的設計及制造方法,進行光電器件的研發應用、光加工技術的探索等。例如:顯微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設計制造,紅外探測器、地鐵X光安檢機等器件的研發與應用,激光雕刻等光加工技術的鉆研等。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寬基礎、高素質、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科學人才。本專業學生應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各研究方向上(光電子方向、光電信息方向和技術光學方向)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實驗技能,并具有綜合運用光學科學理論和技術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光電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設計、開發、集成及應用光電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光電信息科學的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以及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或工程項目的施工、運行和維護能力。本專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和在工程實踐中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工程科技創新和創業的意識。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本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研究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訓練,培養過程突出以光子和電子為信息基本載體的信息特征,體現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學科交叉的趨勢。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追求卓越的態度、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具有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
3.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
4.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本專業領域內l—2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5.具備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計算機相關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6.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光電信息系統研究、設計、開發以及系統運行和維護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7.具有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和相關行業的政策、法律和法規,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鑒別能力;
8.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籍和資料。
主干學科:光學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本專業核心知識領域由光電信息基礎類知識、光電信息技術和工程類知識、光電子技術類知識組成。光電信息基礎類知識領域包括物理、光學和光學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等核心基礎知識;光電信息技術和工程類知識領域包括光電信息技術、光電儀器原理和光電檢測技術、光纖與光通信技術、光電傳感與系統等知識;光電子技術類知識領域包括光電子技術、激光原理、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知識。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學及實驗(136學時)、光電檢測技術及系統(48學時)、光纖技術(48學時)、光電圖像處理(48學時)、光電信息綜合實驗(4周)、光電信息物理基礎(48學時)、通信原理(48學時)、激光原理(32學時)、信息光學(32學時)、光學系統CAD(48學時)、光電傳感器應用技術(32學時)、量子光學基礎(32學時)。
示例二(方向一為偏重經典光學,方向二為偏重現代光學):工程光學及光學基礎實驗(184學時)、激光技術及應用(48學時)、光學測量(48學時)、光電信息導論(英語授課)(40學時)、光電檢測技術(48學時)、光電系統設計(3周)、薄膜光學(方向一)(32學時)、光度與色度學(方向一)(48學時)、光纖技術與應用(方向一)(48學時)、像質評價技術(方向一)(32學時)、光學CAD課程設計(方向一)(3周)、傳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學時)、光纖通信理論基礎(方向二)(48學時)、信息物理基礎(方向二)(48學時)、現代成像技術(方向二)(32學時)、光電傳感器設計實驗(方向二)(1周)、傅里葉光學(48學時)、光學零件工藝學(4周)、實用圖像處理方法及軟件(48學時)、視頻技術基礎(48學時)、微機接口技術(32學時)、微機接口技術實驗(32學時)、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48學時)。
示例三:儀器零件設計(56學時)、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48學時)、誤差理論與儀器精度(學時)(40學時)、儀器制造工藝學(32學時)、工程光學及實驗(144學時)、光電檢測技術(56學時)、數字圖像處理(48學時)、光學測量(48學時)、激光原理及應用(40學時)、儀器光學概論(48學時)、光學設計及CAD(48學時)、光學儀器總體設計概論(48學時)、光學零件加工技術(48學時)、薄膜光學與技術(32學時)、微納制造技術(學時)、光通信技術基礎(32學時)、光電子技術及器件(32學時)、光學信息處理技術(32學時)、干涉測試技術(32學時)、傅里葉光學(32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金工實習或電工實習、專題實驗或綜合實驗、課程設計、畢業實習或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科技實驗與創新和社會實踐等。
主要專業實驗:應用光學實驗、物理光學實驗、激光實驗、光電技術實驗、光電信息綜合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學習內容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微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軟件技術基礎、物理光學、應用光學、信息光學等。
主要科目
《信息光電子學》、《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工程電磁場理論》、《固態電子學》、《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光纖光學》、《光學程序設計》、《近代光學》、《信號和系統》、《光電檢測技術》、《近代光學量測技術》、《傳感器原理》、《激光技術》、《光纖通信》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光電儀器、光學工程、光通信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光電檢測與光通信、光電工程。
就業前景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在科研院所、相關公司、企業從事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工作的光電子和光信息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等專業學校、技校、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各相關企事業單位技術及管理人員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及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畢業生主要擔任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光電儀器、精密儀器的設計、制造,光學零件的加工、鍍膜、刻劃,以及生產組織、經營等工作;也可在高校、科研單位、部隊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光學工程等工作。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光電信息技術是由光學、光電子、微電子等技術結合而成的多學科綜合技術,涉及光信息的輻射、傳輸、探測以及光電信息的轉換、存儲、處理與顯示等眾多的內容。光電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各行各業。近年來,隨著光電信息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對從業人員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對光電信息技術 基本知識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電信息技術以其極快的響應速度、極寬的頻寬、極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極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動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從而使光電信息產業在市場的份額逐年增加。在技術發達國家,與光電信息技術相關產業的產值已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從業人員逐年增多,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就業崗位
工業類企業:光學工程、光電儀器和精密儀器的設計與制造、光學零件的加工、產品研發、工程技術、質量管理、生產經營。
更多內容,請查看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問答”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