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4年內務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學堂(清末北京志)1906年北洋官立第二小學堂(清末北京志)1909年直隸官立第二兩等小學堂(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12年京師公立第二十二兩等小學校(北京市志稿)京師公立第三十四初高等小學校(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15年京師公立第二十二高等國民小學校(北京市志稿)1923年京師公立第二十二小學校(北京市志稿)1928年北平特別市公立第二十小學校(北京市志稿)1931年北平市市立第二十二小學校(北京市志稿)1938年北平市市立黃城根小學校(北京市志稿)1945年北平市立西黃城根小學(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46年北平市第四區中心國民學校(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56年北京市西四區中心小學(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58年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西城區普通教育志)1961年被確定為區重點小學1974年定為對外開放單位。
辦學規模
“黃小”現有教職員工70人,在校學生1148人。校園占地6764平方米,建筑面積848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除27個普通教室外,設有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多種學科專用教室。設有電子圖書閱覽室,圖書館藏書48600余冊,實現了圖書管理的電腦化和資料查詢的網絡化。校園有自己獨立的網站,并且實現了網絡資源共享。“黃小”有自己的電視臺、演播室,各教室配有閉路電視。
國際交流
在國際交流中,“黃小”敞開胸懷迎接四方賓客,學校曾接待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韓國、丹麥、新加坡、泰國、英國、新西蘭等幾十個國家的教育代表團、專家、學者和友好人士上萬人次。1995年,“黃小”與香港國際小學結為友好學校。學校部分師生先后參與了赴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的學習、考察與國際文化、教育交流活動。
發展前景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在新的世紀里,黃城根小學將繼續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的辦學思想,堅持以教師的發展為核心,以教育科研為動力,努力把學校建成教育教學改革的基地,開展教育科研的陣地,培養優秀教師的沃土,培養優秀學生的搖籃,成為基礎教育優類校。在新的百年的征程上再創輝煌!
所授榮譽
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黃城根小學的發展,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軍委副主席徐向前、劉華清、國防部長張愛萍、總參謀長楊成武、國務委員陳幕華為學校題詞,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了校名。革命前輩的諄諄教誨激勵著“黃小”師生不斷進取。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部級活動課程實驗基地、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先進學校、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北京市基礎教育系統電化教育優類校,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實驗基地、北京市少先隊工作試驗基地和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
歷史成績
“黃小”有著悠久的歷史,輝煌的過去。在百年的發展史中,不斷吸納著時代的精神,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百年風雨磨礪的優良傳統。從曾經以地下黨員身份組織學校師生開展斗爭的解放后第一任校長田在仁,到全國千名中小學骨干校長胡建華,“黃小”的發展與成就傾注了10位校長的心血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奉獻。“為人生奠基,讓生命輝煌。”鐫刻在校園文化石上的這十個大字,正體現著學校“崇尚自然、以人為本、注重發展”的辦學理念。“黃小”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擁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職員工隊伍。先后涌現出4位特級教師,22位中學高級教師和近20位市區級學科帶頭人,30余人獲得過市級乃至全國先進教師稱號,形成了“黃小”質樸、務實的教學風格,并取得了高質量的教學成果。跨入21世紀后,學校啟動了名師塑造工程,聘請了多位特級教師做導師,以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為宗旨,為教師的發展搭設舞臺。歷年來,學校的教學質量在區里始終名列前茅,畢業生的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進入重點中學,多年來以一流的教學質量贏得社會聲譽。長期以來,“黃小”遵循舉科研以興校,以創新求發展的思路,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先后開展了“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自我教育,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學生自護能力培養”、“探討自主學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于“借鑒建構主義理論,開展‘問題學習’”的實踐研究等市級、國家級研究課題。教育科研有效地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推動了學校的發展,形成了學生自主積極的學習氛圍。
來源:清華園教育網
更多小學招生簡章,請關注小學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