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200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一、學院簡介
(一)歷史沿革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始建于1978年6月,其前身為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合并組成,1983年4月經中共四川省委批準更名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肩負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職責,在四川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為四川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于1982年11月經四川省委宣傳部批準建立,1983年由國家教育部備案,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同時獲得四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迄今為止已有1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是國內較早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單位之一。2006年11月,經四川省編制委員會批準,我院研究生部更名為研究生學院。
(二)發展概況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位占地面積133.3畝,建筑面積50136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340萬元,圖書館藏書72萬余冊,其中:中文圖書42萬冊,其它圖書及期刊30余萬冊,中外期刊930余種,F有15個研究所、7個職能部門、1個研究生學院和10個研究中心;有《社會科學研究》(CSSCI)、《毛澤東思想研究》(CSSCI)等5種公開發行的全國核心期刊和《經理日報》報社以及《中國西部》雜志社;建有“四川社會科學”網站。
我院現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0多人,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現有科研與教職員工40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4人,副高級職稱8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2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成員10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4人,省優專家1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3人,博士24人,碩士124人。5位研究員應聘在教育部所屬211高等院校擔任博士生導師。
我院還與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南交通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俄羅斯、荷蘭、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學術機構建立有學術交流關系?傊,我院的科研實力、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等均在全國地方社會科學院中名列前茅。
目前,我院已經發展成為經濟、管理、法學、文學等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培養研究生的科研院所,區域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等一大批學科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研究生教育形成了“博學、創新”的良好傳統,規模不斷擴大,條件不斷改善,實力不斷增強。
(三)近五年實施的重要改革及成效
1、加大科研投入,鼓勵科研創新,申報課題成績顯著。我院共承擔國家基金課題39項,省(部)級課題 95項,國際合作課題 25 項,院重大課題208項。發表論文4236篇,出版學術專著330本,研究報告520篇,政策建議686條,其中96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06年,我院獲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在四川省位列第二,僅次于四川大學,在全國地方社科院系統位居第一。2007年,我院獲19項《四川省哲學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居全省第一。
2、突出獨特優勢,打造重點學科與特色學科。我院在現有優勢學科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綜合創新、輻射性強、影響力大的學科,帶動了全院整體科研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確定了重點學科、特色學科、扶持學科三大類別。建設規劃中10余個學科均得到了必要的經費支持,學科建設進入實際運行,并產生部分前期成果,如我院重點打造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出版了《鄧小平理論史》(4卷本)、《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實踐與創新》(叢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卷本)等,獲得了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3、夯實理論功底,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與教學。為了加強科研人員的理論功底和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我院每年撥付近百萬元經費,用于基礎理論研究與教學。組織教師為學生系統地開設基礎理論課程,開辦各類專題學術講座,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加強師資培訓,派遣部份中青年科研人員前往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院所進修學習;重視基礎理論教材的編撰,出版了《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當代媒體新聞報道》等10余部研究生教材。
4、統籌發展戰略,形成有特色的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招生、培養、就業”辦學機制。一是注重招生入學考試關,招生工作連續五年被四川省招生委員會評為招生考試先進集體。二是加強培養關,在培養模式上,充分利用我院專家學者集中、研究課題多的獨特優勢,以重大課題研究為龍頭帶動教學與學科建設,突出“科研與教學”并重的辦學思路,創建了“五個統一”的科研院所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強化對跨專業和同等學力在讀研究生的基礎理論課程進行補課,嚴把中期篩選關、畢業答辯關,注重基礎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采取討論式、互動式、考察式、課題式教學;在課程建設上,正式出版研究生教材11部、研究生用書40余部,強調每門課程須有教學大綱;在教學實踐上,要求研究生必須參與1項以上的課題研究,獎勵科研成果。三是建立教育實習基地,全方位拓展就業渠道。
二、招生須知
(一)報名日期及報名程序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采取網上報名和現場照相相結合的方式。
考生于9月10日起即可登陸我院網站(www.sass.cn)或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om.cn或//yz.chsi.cn),查閱我院招生專業目錄,選擇報考志愿;選好志愿后,應正確抄錄第一志愿招生單位的名稱及代碼、專業名稱及代碼、研究方向和四門初試科目的名稱及代碼。
網報時間:考生于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8:00-23:00,登陸教育部網頁(yz.chsi.com.cn或//yz.chsi.cn),進行網上報名,選擇現場報名點、招生學校,提交本人相關信息。若有變動,網報時間以國家教育部統一公布的時間為準。
現場報名時間:11月10日至11月14日考生(應屆本科畢業生于11月1日至10日)持畢業證和身份證(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身份證)到省級招辦指定的報考點確認報名信息,并進行現場照相、交納報名考試費。若有變動,現場報名的時間以國家教育部統一公布的時間為準。
(二)報名地點
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在網報時選擇所在省(區、市)高校招生辦公室指定的報名點,網報后按規定時間到所選報名點進行數碼照相,繳費,簽名確認。
(三)報名注意事項
1.《碩士生招生考試報名情況登記卡》填寫要求
《登記卡》是由考生網上報名后、現場照相時報名點打印取得(一式兩份),便于考生校對。如打印出的信息有誤,工作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指導考生在《登記卡》和計算機上改正。除打印出的信息外,考生還需在《登記卡》上用鋼筆如實填寫以下欄目的信息:
(1)同等學力考生應在“畢業學!睓谀刻顚懏厴I學校名稱。
(2)考生應在“考試科目”欄目中考試科目代碼后面填寫相應的考試科目漢字名稱。
(3)考生應認真填寫本人收取準考證及錄取通知書的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和聯系電話等,以便于報名點、招生單位與考生聯系。
(4)填寫完畢后,考生應對上述各欄目內容認真校對,在確認填涂信息正確無誤后,應簽名確認對《登記卡》內容的真實性、有效性負責。
2.現役軍人報考地方院校研究生,由本人提出申報,所在基層單位審核同意,經軍級以上政治機關批準,到報名點辦理報名手續。
3.異地報名的考生在報名考試期間(從報名到考試日期)因事外出,可持所在單位有關部門的介紹信就近報名并在指定地點參加考試。
(四)資格審查
2009年入學考試報名工作采用網上報名和現場報名相結合,為簡化報名程序,方便考生報名,考生資格審查將由招生單位在復試階段進行,對于不符合報名條件或在報考時弄虛作假,提供虛假信息的考生,一經發現,無論進入招生工作的哪一環節,招生單位均有權取消其復試和錄取的資格。
(五)考試須知
1、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初試日期:2009年春節前,具體時間以國家教育部統一公布的時間為準,不在該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3、初試科目: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初試科目中,101政治、201英語、303數學三、313歷史學專業基礎均為國家統一命題,其余科目均為我院自行命題。
4、全國統考的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5、初試地點: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區、市)招生辦公室指定的考場參加考試。
(六)體格檢查
碩士生體檢工作由招生單位在復試階段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普通高校招生體檢標準執行。
(七)復試
1、復試是入學考試的重要環節,是對初試達到參加復試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熟練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踐技能以及在初試中暴露出來的知識缺陷等方面進行的進一步的考查。
2、我院以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復試分數線為標準,對上線考生進行專業課筆試、面試、實踐技能的考核,以及英語聽力及口語的測試。
3、對同等學力考生,需全面、嚴格復試,并采用筆試形式加試2門專業課。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和網絡應屆本科畢業生均被視為同等學力考生,在復試中需加試2門專業課。
4、復試科目及參考書詳見我院招生簡章“參考書目”欄。
5、復試時間、地點、科目及方式由我院自定(一般在四月下旬,具體復試時間將在我院網站上通知)。
(八)錄取
1、我院在經過復試和政審后,根據“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確定錄取名單。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碩士生,與國家計劃碩士錄取標準相同。
2、招收自籌或委托培養碩士生均實行合同制?忌讳浫∏,招生單位、用人單位或擬錄取為自籌或委托培養碩士生的考生之間,必須分別簽定自籌培養或委托培養合同。
3、應屆本科畢業生被錄取后,在新學期報到時必須交驗畢業證和學位證書,若本科未取得畢業者,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我院可取消其入學資格。
(九)培養和就業
1、學習年限
我院培養的碩士生均為脫產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
2、畢業生就業
委托培養碩士生原則上回委托培養單位。
自籌碩士生按自籌經費培養合同就業。
以上規定如與國家教育部下達的二○○九年招生文件有不一致之處,以國家教育部文件為準。
聯系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院招生辦
通訊地址:成都市一環路西一段155號
郵 編:610071
聯系電話:(028)87012090或87040881
聯 系 人:鄒老師 唐老師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更多研究生招生簡章,請關注研究生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