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首都師范大學創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專業的綜合性師范大學,是北京市重點投入建設,進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屬重點大學。2003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建校55年來,共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近10萬名,是為北京市基礎教育輸送合格師資和培養其他現代化建設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占地約1900畝,建筑總面積約78萬平方米。下設17個院系以及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各類在校注冊生總數27,94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915人,博士研究生362人,碩士研究生4,752人,成人教育學生10,648人,外國留學生1,263人,已形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
二、學位點建設
學校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41個,博士后流動站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點10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另可接收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三、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基礎數學、植物學、中國古代文學、世界史), 6個市級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國古代文學、美術學、世界史、基礎數學、植物學),12個市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維信息獲取與應用實驗室、太赫茲光電子學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還設有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9 所研究基地。
四、科學研究
學校設有93個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學科技園。“十五”以來,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8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863”計劃項目及子課題13項,“973”計劃合作項目6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8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近7000萬元。編輯出版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數學》等。
五、辦學條件
學校教學、科研條件優良,教學科研用儀器設備42,489臺件,擁有各類實驗室63個。校圖書館收藏各類圖書文獻338.38萬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259.78萬冊,館藏基礎雄厚,是全國文獻資料骨干館之一。學校建有數字校園建設中心,穩定、完善、高效的校園網絡已全面開通。此外,還建有國家級標準塑膠運動場、體育館、羽毛球館、游泳池等體育運動場地。其中首都師范大學體育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訓練場館之一。
六、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2440人,在1173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02人、副教授416人;博士406人,碩士38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8%。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研究生導師7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0余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
七、國際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已同24個國家和地區的117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自1977年以來,接待40余個國家和地區來訪6000余人次,聘請長短期外籍專家1300余人次,同時向近40個國家和地區公派教師進修講學、合作研究2000余人次,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可以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院校之一。
八、培養機制
我校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為2-4年。定期開辦系列學術講座,通過院士論壇、燕京論壇、雙周名家學術論壇、教育碩士名師論壇、著名學者論壇、博導論壇、博士后論壇、博士論壇、碩士論壇、教育碩士論壇,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實行科研立項制度和科研獎勵制度,通過助學、助研、助管、助學貸款等方面工作,切實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
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
為國家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接收推薦免試生
我校各專業均可接收高等學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熱忱歡迎在全國各有免試推薦權的高校中已經取得推薦免試資格的考生報考我校。相關信息詳見2008年9月研究生部網站通知(網址:222.35.140.57/ [公網],202.204.209.122 [教育網])。
三、報考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組織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能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生;
(4)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09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人員。以同等學力資格報考復試時必須提交畢業證書原件和在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的相當于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學科專業)原件或進修學校教務部門開具的進修本科課程合格成績單(六門或六門以上)。同等學力考生可跨專業報考。
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含自考生和網絡教育學生),報名時按本科生對待,復試時按同等學力考生對待;
(5)在校研究生報考需征得所在學校同意,并在復試資格審查時提交所在學校同意報考證明,否則取消復試資格。
4.年齡不超過40周歲,報考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詳見教育部網站)的體檢要求。
6.單獨考試的報考事宜待教育部文件下發后在研究生部網站另行通知。
四、報名
1.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報考考生的資格審查將在復試階段進行,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復試,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按教育部規定,考生報名時不再出具所在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材料。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報考研(Q吧) 究生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使招生單位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Q吧)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3.報名過程分為兩步:(報名程序以2008年為例,僅供參考,2009年報名具體程序以教育部公告為準)
(1)網上報名:考生須在9—10月份(具體見教育部公告,2008年網報時間為2007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應屆本科畢業生可提前報名,時間為2007年9月17日至23日每天9:00-22:00。請盡早上網登錄,避免高峰時段網絡堵塞,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自行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yz.chsi.com.cn/ ,教育網址:yz.chsi.cn )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辦公室、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凡不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復試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考生提交報名信息后,不論是否已支付報考費,所填報的“報考單位”、“報考點”和“考試方式”等信息將不得修改。其他已提交的網報信息,考生仍可在網上報名起止時間內,使用已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修改。請慎重選擇。
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A.考生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
B.應試的外國語語種按招生單位的規定任選一種。
C.同等學力的報考人員,應按招生單位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2)現場確認:網報成功后,考生須在11月中旬(具體見教育部公告)到所選擇的報名點確認報名信息,并進行繳費(網上繳費的考生除外)、照像。未按規定時間到報考點確認網報信息,報名無效。
確認程序:考生持本人身份證(現役軍人及軍隊文職干部持軍人身份證件)、學生證(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學歷證書(非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以及網上報名的報名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查驗 → 考生確認本人網報信息 → 報考點按規定采集考生本人圖像信息。
注:藝術類(音樂學院、美術學院、中國書法研究院)考生可在當地報名考試。
4.報名費:具體見教育部公告。
5.交費方式:報考點選定為我校的考生,提交網報信息后,必須以“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報考費,得到交費成功信息后,方可到我校確認網報信息、照相、領取準考證,否則報名無效。報考點選定為其他地方的考生交費方式以當地報考點規定為準。
6.注意事項:
(1)請考生在提交信息和進行網上支付報考費前,務必認真核準所選擇的“報考單位”、“報考點”和“考試方式”等信息,錯選報考點已進行網上支付交納的報考費,將不予退還。錯選報考點的考生若要正確報名,必須重新注冊、報名、交費。
(2)有效身份證件指居民身份證、軍人身份證件。凡所持身份證件在考試前到期者,請及時更換,以免影響考試。由此造成的后果,責任自負。
更多研究生招生簡章,請關注研究生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