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源于原山東大學1990年創辦的“山東大學電子維修培訓學校”和原山東工業大學1999年成立的“山東工大科技專修學院”,2000年新山東大學成立后,兩校隨之合并,更名為“山東山大科技專修學院”。2003年三慶集團與山東大學科技集團簽署《合作共建山東山大科技專修學院協議書》。2005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成為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民辦高職院校。2007年,三慶集團成為唯一舉辦者。 學院位于濟南市東部大學城,占地656.1畝,校舍建筑面積21.8萬平方米;擁有專任教師410人,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134人,各類在校生12000余人;設有機械學院、信息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1個基礎教學部和1個實踐教學部。開設了數控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80余個專業,擁有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資料57.4萬冊、電子圖書40萬冊,學院資產總值近4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507 萬元。 一、辦學實力雄厚,優質企業作堅強后盾。學院在短短的幾年內,迅速發展成為具有在校生達萬人以上規模的高等職業院校,關鍵是有一個經濟實力雄厚、又把興辦教育當作一項神圣的公益性事業,從而奉獻社會的企業集團在全力支持學校發展,這個企業集團就是在省城赫赫有名的三慶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飲水思源、回饋社會”是三慶集團總裁、學院董事會董事長吳立春先生的一貫主張和做事原則,報效國家,回報人民,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他認為,投資辦學,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服務山東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就是最好的報效國家,回報人民。吳立春先生經常說,這種投資,是不要回報的一種投資,是為國家盡義務的一種投資。正是三慶集團具有辦好高職教育的強烈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以培養人才為目的,不圖經濟回報。五年來先后投資近4個億元,為師生員工創造一個溫馨和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二、以工科為主,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學院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以就業為導向,誠信辦學,規范管理,以服務山東省和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緊密結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布局對人才的需求,確立了以工科類為主的發展定位,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大力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目前開設的32個高職專業中,有23個為工科專業,占71.9%,形成了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為龍頭的制造技術類專業群、以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為龍頭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群,以建筑工程技術為龍頭的土木工程類專業群。現已建成院級特色專業3個,院級精品課程12門,其中,數控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數控編程與加工原理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并在2009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標志著我院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三、重教興研,招生管理規范。學院始終把教育教學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聘請一批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等國辦高校一批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學者擔綱教學工作并出任教學管理的處室負責人或二級學院院長,既保證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也為學院規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院現有專任教師410人,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26人,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124人。良好的師資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已完成科技開發項目10余項。如為沾化縣昌盛機械有限公司設計完成的抽油機防偏磨減載器驅動改進裝置,大大提高了抽油機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獲得了山東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學院完成了省部級教學研究課題2項、廳級科研項目2項,主編或參編的教材34部。目前承擔省部級教學研究課題5項、院級教研立項12項;省級科研項目1項、廳局級科研項目6項。學院始終把規范辦學作為立校之本,招生工作做到陽光、規范,從不搞虛假宣傳,并通過減免學費、獎助學金、勤工助學等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稱贊。 四、與高層次科研機構共建實訓基地。學院投入巨資合作共建“國家數控工程中心山東培訓分中心”、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培訓中心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實驗實訓基地”等三家國家級實訓中心以及與德國KELLER CNC公司合作共建“凱勒數控實驗室”等54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習實訓條件,大大增強了學院的辦學實力,也為探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此外,學院還與三慶置業集團、浪潮集團、青島海爾集團、山東法因數控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業合作共建了校外教學實訓基地,將學生畢業實習和教師掛職鍛煉結合在一起,對企業技術課題開展聯合攻關,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創新教育,技能大賽屢獲殊榮。學院高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把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作為培養學生的第二課堂,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自2008年以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級各類各級技能比賽中共獲得省級三等獎以上獎項33項,其中國家二等獎6項,省級一等獎6項。充分展示了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 六、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可靠的就業保障。學院建立了“全員參與就業、全過程指導就業、全方位實現就業”的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對畢業生實行“兩級”就業指導服務模式。學院和各二級學院分別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了嚴格的責任制度,保證責任到人,層層落實。學院一方面調整專業結構,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拓展就業領域;另一方面加強就業教育,多渠道搜集就業信息,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提供咨詢服務與支持。為適應新形勢對畢業生的需求,學院對準市場設專業,對準就業練技能,對準崗位考證書,確保學生高質量就業。2011年學院又與德國China Window國際信息技術合作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共同從事中德職業技術教育、聯合辦學,開展培訓、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模式等項目的合作,為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進一步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以來,學院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為93%,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為96.7%,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均在95%以上。 七、花園式校園,現代化教學設施。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是凱文人的追求。學院綠草如茵,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具有濃厚的科學文化氣息,是凱文學子們理想的讀書成才之地。漫步在凱文學院美麗的校園里,看到的是滿眼翠綠欲滴,聽到的是鳥兒鳴叫,呼吸的是清新自然的空氣,聽到的是小橋流水的甘泉,感受的是和諧的人文環境。 學院教學生活設施先進,配套齊全。教學樓、綜合樓、圖書館、實習實訓樓、學生公寓,大學生活動中心、小吃一條街等建筑掩映在綠樹鮮花之中,蘭球、排球、網球場和羽毛球場以及400米標準跑道的現代化的田徑場等運動設施,為同學們提供了充足的活動場所;校醫院、浴室、郵局、銀行、超市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學院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環境優美,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麗景色。 近年來,在省、市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學院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堅持科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贊譽。學院先后榮獲“2006年山東家長最喜愛的十大院校之一”、“2006年山東教育總評榜高職院校—最具成長力獎”、“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單位”、“社會滿意度十佳民辦高校”、“中國就業質量十強民辦大學”、“教育改革30年山東教育總評榜—最具就業推動力十大高職院校之一”、“2010年山東省就業前景十佳高校”、“山東省先進社會組織”、“2011年教育榮耀山東·綜合實力前10強榮耀高職院校”和“年度最具就業推動力榮耀高職院校”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