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異地高考?
隨著大量城市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農民工在異地工作時間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問題日益迫切。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2012年3月,袁貴仁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透露,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在10個月內出臺。
異地高考產生的背景
在2010年12月啟動的國家教改試點中,人們發現,解決異地高考列入了試點,但遺憾的是,進行試點的地區,卻不是大家期待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是山東、湖南、重慶三個地區。不少人由此疑慮,選擇這些本地高考競爭就十分激烈,人口流入并不密集的地區試點,有什么現實意義呢? 異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換言之,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無法繞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這些大城市正是異地學生聚焦的場所,異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8-2009學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戶籍小學畢業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學生在北京繼續讀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戶籍初中畢業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繼續讀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讀完一部分課程后,不得不忍痛離開北京、離開家人,回原籍讀書。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學生在北京難以升學,尤其是難以參加高考。 而在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已有4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他們很快就面臨中考問題,如果中高考問題不解決,這些孩子將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學,產生新的留守兒童問題。
2011年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針對流動人口子女“異地高考”,在所在地參加高考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城市應當為穩定就業者子女就學負責。
隨遷子女高考方案
袁貴仁介紹,現在各省份高中考試用的課本和試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試,加上國家命題的統一考試,高考共使用17份試卷。
針對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讀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貴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
袁貴仁說,有些城市正在研討,如果考生父母能夠在城市站住腳,子女完整地接受了義務教育,就應當考慮到他們高中階段在哪考學的問題。談到該問題解決的時間表問題,袁貴仁表示:“很快會有個方案,我們正在加強調研。”
上海異地高考有限開放10類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12年,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