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非通語種本科專業師資力量雄厚,4位全國知名教授(其中2位為博士生導師)常年為本科生授課。各專業嚴格按照國家級一流專業標準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均實行小班教學,保證師生充分交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學生在第五學期均要到語言對象國留學一個學期,進一步強化語言能力。各專業長期聘用高水平外教授課,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均要求用外語完成。近年來,在全省專業外語能力統考中,我校學生均取得了省內領先的優異成績;在各類專業競賽中,非通語種的同學們也屢獲佳績。
非通語種名家名師
僧伽羅語外教接受《外國專家在云南》節目采訪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非通語種專業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均實施“外語+”定制式輔修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非通語種專業和新聞學、法學專業協同制定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可自愿選擇新聞學或法學為輔修專業,也可只修讀非通語種專業。在修滿主修專業學分、獲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的基礎上,達到學校規定要求者,可獲得輔修專業學士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
非通語種的同學們
“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使學生在具備卓越外語能力的基礎上,獲得多樣化的專業技能。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拓寬學生適應面,增強就業競爭力。未來,非通語種專業還將進一步優化“外語+”定制式輔修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民族學、歷史學等其他專業合作培養的可能性。
2016年4月,“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學院”在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基礎上成立。非通語種專業和新聞學專業的復合培養,將為南亞東南亞國際文化傳播提供大量精通東南亞南亞國家語言、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新時代新聞專業高級人才,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學院)
云南大學法學院設立了東南亞國家法律研究中心,著力開展南亞東南亞國家法律研究。非通語種學生借助自身的語言優勢,研究和掌握南亞東南亞法律制度,不但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相契合,滿足社會多樣化人才需求,而且對于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有重要意義。
云南大學法學院
云南大學非通語種本科專業得益于學校深厚的學術積淀,近年來發展迅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外語+”定制式輔修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勢必為非通語種本科專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