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中,馬志明院士詳細介紹了科學研究的傳統四類范式,經驗范式、理論范式、計算范式以及數據驅動范式及四個范式的演變和其所代表的科學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點,指出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馬志明院士還深入淺出地介紹了chatGPT的前世今生,并闡述了大語言模型的局限。他強調,現在的科研確實進入了“數據+人工智能”時代,但是人工智能永遠是人類的工具,再聰明的人工智能也是人類的工具,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人來做科研。馬志明院士還與同學們分享了他所主持的信息與通訊技術領域的數學研討班的運行理念,鼓勵同學們在志存高遠的同時,也要腳踏實地,攀登科研高峰的同時也要珍惜目前所取得的成果。
講座結束后,馬志明院士還就科研新范式下如何進行科研生活、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怎樣更好地做好“AI+”交叉研究等問題與師生進行了交流。
孫宏斌在總結講話中表示,馬志明院士就當前最新最熱的科研問題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內容翔實、視角豐富的報告,對我們理工類院校來說是一場難得的科學方法論和思維訓練課,希望廣大師生和科研工作者要緊抓時代脈搏,發揮創新精神,進一步助推學校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為加快“雙一流”建設、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人物介紹】
馬志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科學院院長,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院院長。在概率論與隨機分析領域有重要貢獻。近年來主要關注概率論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其它領域的交叉研究。
馬志明院士曾在199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邀請報告。曾獲Max-Planck研究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陳省身數學獎、華羅庚數學獎等若干獎項。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數理統計學會(IMS)Fellow。曾擔任2002年北京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主席。曾任國際數學聯盟執委會委員(2003-2006)、副主席(2007-2010)。曾任中國數學會第八屆理事長(2000-2003),第十屆理事長(2008-2011),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2011-2014)。
初審:馮妍
復審:楊衛華
終審:游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