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
法學(海商法方向、國際經濟法方向、涉外法治方向)、法學(中外合作辦學)。
■學院介紹
學院于1998年由市場經濟法學院與交通運輸管理學院的國際海事專業合并而成。現有兩個法學本科專業(法學、法學(中外合作辦學)),具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自1985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至今已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學院1998年取得國際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評遼寧省高等學校示范專業;2009年批準設立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0年取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評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專業在2013年獲評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和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同年,在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名列第一名;2015年獲評首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優勢特色專業;2018年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2019年被學校列為三大高峰建設學科之一;2020年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2022年,海洋法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入選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項目。2023年入選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
國際法學、民商法學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民商法教學團隊被評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國際法》《海洋法》《航運行政管理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海商法》和《海商法縱橫談——以歷史和影視為經緯》分別為國家級慕課和視頻公開課。《海商法》《國際貿易法》課程為遼寧省精品課。《海事法》《民事訴訟法》等14門課程為遼寧省一流本科課程。《商法學》《國際法》為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海商法》《遠洋運輸業務與海商法》《海商法專論》《海商實用英語》為省級精品教材。
法學院下設海商法系、國際法系、民商法教研室、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理論法學教研室、環境與經濟法教研室7個教學組織機構。學院擁有國家級研究平臺2個、省部級研究平臺10個、市級研究平臺2個、校級研究平臺16個。2005年,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獲批為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9年獲批遼寧省港口及航運發展研究基地。2021年成立的航運法治大數據實驗室獲批遼寧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2021年與人文社科研究院聯合成立的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院入選遼寧省重點新型智庫、遼寧省高校新型智庫。2015年、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我院設立海洋司法保護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法官實踐培訓基地。近幾年,為服務國家戰略,學院設立無人駕駛船舶法律法規研究中心、“一帶一路”法律研究中心、海事行政法研究中心、遼寧省民法哲學研究中心、保險法研究中心、國際海事公約研究中心、大連高新區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等研究機構。同時,學院還與數十家實務部門簽訂聯合共建實習實踐和培養基地協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平臺。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2人、教授25人、副教授29人、講師28人,具有博士學位77人,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和具有國外研修經歷的79人;包括國家級人才2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中國高被引學者1人、教育部法學教指委委員1人、交通運輸部優秀教師1人、國際海事委員會提名委員1人、執行委員1人、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1人、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專家庫專家2人、中國海商法協會副會長1人、中國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人、長江海商法學會副會長2人、遼寧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長1人、遼寧省海商法研究會會長1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1人、交通運輸部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4人、全國交通企(事)業單位先進法律工作者2人、交通運輸行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家團專家、分會委員3人、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1人、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1人、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人才與支持計劃人選4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人選2人、遼寧省教學名師6人、遼寧省優秀教師3人、遼寧省高校網絡育人名師1人、遼寧省杰出資深法學家1人、遼寧省中青年杰出法學專家6人、大連市優秀專家3人、領軍人才1人。此外,學院還常年聘請外籍法學專家任教。學院教師榮獲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大連市優秀著作、論文獎等百余項獎勵。
<<科研情況
法學院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立法實踐,曾主持、參與起草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等多部法律。學院教師多次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參與《鹿特丹規則》《船舶司法出售公約》的國際海事立法談判。學院教師累計主持各類科研項目70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3項,教育部重大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48項,省部級及以上項目272項,各類橫向科研項目百余項,年均科研經費到款額700余萬元。學院教師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164篇,其中包括SSCI、SCI來源期刊論文100余篇,《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CSSCI來源期刊論文530余篇;60余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在法律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等公開出版著作131余部、教材35余部。學院教師撰寫的50余篇咨政建議獲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批示。各類科研成果獲多種獎勵100余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獎勵57項,市級獎勵34項,其他獎勵40余項。
<<交流合作
學院注重加強國際間的教學合作與交流。在近幾年的學院建設中,不斷完善國際交流合作理念,堅持開放辦學,推進國際化法學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學院在對外合作交流上秉持“全方位覆蓋、多位階培養”的原則,從本科合作辦學、本碩博聯合培養、香港學府擇優公派、港澳臺短期學術交流、重點學科外教引進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落實,至今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合作交流系統,真正踐行了“走出去、引進來”的辦學理念。
學院先后與英國斯旺西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美國杜蘭大學、意大利熱那亞大學、韓國海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西班牙馬拉加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30余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學院每年聘請多名國外著名教授長期在學院講授專業課程,并定期邀請擁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外國專家學者來學院進行短期課程培訓,力求培養擁有全面多法域視角以及一流外語能力的高端國際型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