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救助與打撈工程(海洋智能裝備)、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和動力工程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安裝、開發、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著眼于國家重點發展的燃氣輪機和高效節能與分布式能源技術領域,堅持“開拓、創新、進取、卓越”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培養能源、動力和環保領域的寬口徑、高水平人才搖籃。專業經過交通運輸部“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實驗室建設和“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規模、實驗條件和研究能力已達到國內大學同類專業的先進水平。
核心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氣體動力學、燃氣輪機原理、內燃機原理、汽輪機原理、動力機械調節與控制、制冷原理與設備、人工環境與空氣調節、制冷裝置設計與自動化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主要從事船舶動力機械、能源動力和船舶制冷等領域工作。學生就業范圍廣,能在能源、環保、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空調與制冷、動力等相關領域從事研發、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管理、營銷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與管理等相關工作。
■船舶與海洋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化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識,能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的設計、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建設立足于行業發展趨勢,堅持圍繞“培養最理解船舶的造船人”的辦學理念,努力培養創新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突出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拔尖人才。近年來,專業專任教師主持承擔10余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各類高水平競賽中獲獎50余項。專業擁有完善的實驗教學基礎設施體系,包括船舶設計實驗室、循環水槽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船舶結構力學實驗室和船舶振動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實驗條件達到國內大學同類專業的先進水平,為培養高水平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船體制圖、船舶與海洋工程靜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構造、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操縱性與耐波性、船舶設計原理、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強度、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工藝、海洋平臺設計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船級社與船舶檢驗部門、船廠、船舶公司等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船舶修造、船舶檢驗、航運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船舶配套產業和信息產業等有關單位就業。
■救助與打撈工程(海洋智能裝備)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化的海洋工程基本理論與技術,熟悉海洋技術智能化裝備,了解海洋、海事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在交通行業、海洋裝備與技術設計研究單位、船舶行業、救撈行業以及海洋工程技術培訓教育機構從事設計、研究、制造、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成立于2009年,專業建設緊密圍繞國家交通強國戰略要求,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重視數理基礎,增強海洋智能裝備知識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著力創建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新機制。
專業建成了救助與打撈技術裝備、海洋工程智能化機電裝備等完備的教學、科研支持平臺,教學、科研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為國家海洋裝備研究開發、海洋工程技術研究等領域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為支持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社會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電工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流體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有限元分析及應用、機械工程控制、救助工程、打撈工程、海洋工程、潛水技術基礎、水下智能機器人、水下智能檢測技術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海洋裝備制造企業、救助打撈行業、海洋技術與裝備研究機構、設計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機構從事設計、研究、管理等工作或進入本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深造。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在工程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富有創新、法律與環境意識,具有團隊精神、持續學習能力與國際視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成立于2005年,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建設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注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專業建立了設備先進、行業特色明顯的實驗平臺,擁有交通裝備先進制造與控制技術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教學、科研條件已達到國內大學同類專業的先進水平。擁有柔性制造系統、激光加工系統、三坐標測量儀、虛擬裝配系統、虛擬現實系統等大型設備20余臺(套)、各類小型設備500余臺(套),設備總資產達4000余萬元。
核心課程: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電工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互換性與測量、機械制造工程學、機械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CAD/CAM技術、液壓傳動、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系統嵌入式控制、數控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機電傳動與控制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機械、汽車、機車、電力、船舶、冶金、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所屬的各類企業及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設計、制造、生產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到院校、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