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招生總體情況
1、廣東省生源情況
我校今年在廣東省共錄取本科2501人,其中文科569人,理科1807人,體育類125人。今年廣東省第一批本科錄取分數線為:文科580分,理科568分。我校本省本科專業錄取最高分為:文科612分,理科621分;最低分為:文科568分,理科549分,其中文科降分12分,理科降分19分。我校廣東線上文科錄取105人,占文科錄取人數18.92%;理科錄取474人,占理科錄取人數26.23%。其中,廣東省本科第一志愿考生共計629人,占總數25.29%。中醫學(中醫學臨床方向七年制)(最低錄取線591)比重點線高出23分,同比去年提高8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方向七年制)(最低錄取線585)比重點線高出17分,同比去年提高3分。部分專業有補錄及降分錄取情況。其中體育補錄5人,文科降分補錄450人,理科降分補錄1333人。
2、外省生源情況
我校外省生源情況較好,今年外省共錄取本科498人,各省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大部分高于該省本批次最低控制線的10分以上,在海南、貴州、江西、天津、遼寧、安徽等地超出最低控制線20分以上。
3、非醫學專業生源情況不理想
在我校廣東省本科各專業錄取中,除了中醫學七年制相關專業及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生源較好,第一志愿填報率較高之外,其余專業第一志愿填報的人數比較少,其中公共事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學信息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學信號與信息處理)第一志愿無人填報,往年生源較好的藥學相關專業,今年缺口很大。同比我校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這幾個招生困難專業的就業率卻比較高,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護理學等專業就業率均達到100%,特別是護理學這幾年以來就業率均達到100%,出現了就業率高,報考冷門的情況。
二、全校招生宣傳工作總結
1.貫徹政策,深入探討,確保招生宣傳方案科學可行
今年3月,在校黨委陳英華副書記的統一指揮下,招生辦會同各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堅持從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就2013年的招生宣傳工作計劃進行討論研究,并制定了招生宣傳工作的總方案,為接下來的各項工作形成指導性的綱領。確定方案后,召開全校學生工作會議,貫徹方針政策,落實分工合作,明確責任到位。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干部及二級學院老師積極配合,出謀獻策,對各自牽頭的宣傳路線提前做好安排、聯絡工作,保證招生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
2.突出重點,圖文并茂,整體推廣學校形象
早在4月份招生辦就印刷好了招生簡章,通過精簡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重點宣傳我校為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將我校系統的教學管理、雄厚的師資力量、優雅的教學環境、廣闊的就業市場以及大學城校區建設發展等閃光點進行輻射性宣傳。共制作宣傳海報1萬張,宣傳單張3萬張,宣傳手冊3萬份。
3.擴大宣傳隊伍,教師宣傳和學生宣傳并舉
學校根據招生宣傳工作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管理干部為主體,成立由40人組成的教工招生宣傳隊。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擴大宣傳的影響力,面向在校學生,招募并組建一支由30人組成的學生招生宣傳隊,以地市分組,遴選報考我校人數相對較多的優質中學,利用節假日(尤其寒暑假)前往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并對招生隊伍在招生政策、學校介紹及我校招生各相關信息,提高招生宣傳工作隊的業務能力,確保圓滿完成各項招生宣傳任務。
4.擴展宣傳載體,平面宣傳和網絡宣傳并舉
在總結以往宣傳效果的基礎上,我們對2013年招生宣傳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反復推敲,力求宣傳內容全面準確,宣傳形式喜聞樂見,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除了在省招辦《招生專業目錄》、市招辦《報考指南》中發布我校的招生信息外,還在信息時報等媒體上宣傳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招生計劃、招生政策,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招生宣傳咨詢活動,精心制作學校的招生網站,開通招生辦微博,及時更新招生信息,充分利用網站信息量大、資料齊全、圖文并茂等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學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校園文化和綜合實力;并通過招生網站開設了“在線答疑”和熱線電話,及時解答考生和家長提出的問題共3000多條。
三、“優質生源基地”建設情況
1、領導重視,開創招生宣傳工作新局面
建立“優質生源基地”是我校加強和創新招生宣傳工作的重大舉措,經學校招生領導小組開會研討,結合我校近年來的招生錄取情況,我校于2010年開始在全省范圍內遴選部分重點中學作為我校優質生源基地,并懸掛“廣州中醫藥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牌匾。近兩年學校領導在多次會議上強調加強“優質生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并將“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工作列入2013年學校工作重點。2010年5月24日,學校領導黃斌書記、徐志偉校長、陳英華副書記、王新華副校長、林培政副校長等校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不顧路途遙遠,驅車三個小時參加了汕尾市五所重點中學“廣州中醫藥大學首批優質生源基地”掛牌儀式。兩年以來,陳英華副書記多次對“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并親自帶隊參加“優質生源基地”掛牌儀式及宣講活動。學校領導的重視及親自參與,對我校的“優質生源基地”建設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開創了我校招生宣傳工作新局面。
2、克服困難,合力開拓基地建設
在基地建設期間,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校黨委陳英華副書記在南海中學掛牌儀式上,冒著瓢潑大雨,堅持主持完整個儀式。校黨委常委、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古展群書記多次前往梅州與當地中學聯系,為當地學子義診送醫送藥,并與梅州五華中學、安流中學建立了優質生源基地,提高我校在當地的知名度;經濟與管理學院前黨委書記凌子平同志,結合個人社會資源,成功與東源中學、惠東中學、惠東高級中學建立了優質生源基地,為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信息技術學院鄢來均副書記在人員緊缺、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多次前往中山、珠海、佛山等地接洽,成功建立了珠海一中,中山市第一中學等六所基地。在基地的聯系和接洽中,各學院老師顧全大局,克服困難,為基地建設貢獻了力量。例如:體育健康學院張婷老師在懷孕期間,不顧自身身體情況,多次前往云浮市與各中學接洽聯系,為該地區的基地的建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在經費緊張,人員緊缺,車輛等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2010年學生處以及各二級學院克服困難,通力合作,最終分別與廣州市、汕尾市、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云浮市、韶關市、陽江市、中山市、佛山市、珠海市、河源市、惠州市、湛江市等14個地級市的包括汕頭金山中學、珠海一中在內的34所重點中學確定成立了首批“廣州中醫藥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為了繼續擴大影響力,我校在2013年繼續推進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工作,先后與廣州市、中山市、湛江市,云浮市的包括廣東廣雅中學、湛江市第二中學在內的8所重點中學確立“優質生源基地”。兩年以來,我校在全省各地與42所重點中學建立了“優質生源基地”。
3、創新形式,組建優秀教師宣講團,進一步推進基地建設
2013年,為進一步推進基地建設,我校創新性地開展招生宣傳工作。在校黨委陳英華副書記的關心支持和悉心指導下,組建了包括廣東省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邱鴻鐘教授、2008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得主、“嶺南湯王”佘自強藥師、健康咨詢專家陳瑞芳教授等專家學者以及優秀中青年教師在內的心理類和中醫類優秀教師宣講團,同時確定了宣講的主題和內容。在經濟與管理學院邱鴻鐘院長的關心指導下,宣講團成員多次進行集體備課和試講,經過反復修改和提煉,最終確定了宣講的課件。各二級學院克服種種困難,以誠摯的溝通獲取基地的信任,為宣講活動順利開展作好前期的鋪墊。宣講團的專家和青年教師盡管日常教學任務繁重、事務繁多,以大局為重,不顧舟車勞累前往了包括廣東廣雅中學、湛江市第一中學在內的23所優質生源基地舉辦心理及保健知識講座,聽講座的學生人數一共達到2萬多人次,同時得到了學校宣傳部的大力支持,聯系到南方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廣東科技報、信息時報等十余家媒體的報道,社會反響強烈。本次宣講活動,通過介紹高考前心理調適、中醫飲食調護以及考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向考生展示了我校辦學特色、學術特長,傳達我校辦學精神,介紹我校學科優勢和相關專業的特色,宣傳我校招生政策,受到各基地老師、同學的一致歡迎,同時也激發考生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情,增進考生對我校的了解,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
1、招生宣傳隊伍人員及經費保障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校專職招生人員嚴重不足,無法應對日益嚴峻的招生困難局面;二級學院無固定的招生宣傳人員,招生宣傳隊伍缺乏穩定性;除了學生工作隊伍人員參與招生宣傳外,專業老師及其他職能部門人員參與相對較少;學校對招生宣傳工作的經費投入,支撐和保障遠遠落后于兄弟院校。
2、招生宣傳時間過于集中以及宣傳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我校招生宣傳時間基本上安排在每年的4月~6月之間,招生宣傳時間過于集中,在這個時間段,高考學生正處于最緊張的備考狀態,各個中學均處于封閉狀態,難與高考學生面對面接觸,給我們進入中學舉行掛牌儀式及宣講活動造成很大障礙,宣傳效果不甚理想。各學院主要是通過參加各地市以及中學咨詢會派發招生宣傳資料、現場解答志愿填報等問題的形式進行招生宣傳,招生宣傳形式相對單一。
3、基地建設推進工作有待加強
部分學院與所負責對接的優質生源基地聯系缺乏主動性,交流與合作的形式缺乏創新,借助社會媒體的宣傳不夠,未能與各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五、對我校招生宣傳工作的思考及建議
1、加強非醫藥專業的建設
我校中醫臨床專業在全國中醫院校,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學科水平、臨床專科水平都是名列前茅,但受整體大環境,傳統觀念,就業面過于受限等影響,生源情況已經出現下滑趨勢,招生人數相對飽和,長遠發展應走精英培養模式;而非醫藥專業生源情況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科發展不均衡,非醫藥專業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科建設不完善、社會資源欠缺、社會影響力不足,但就業面廣,就業形勢較好。學校要持續發展,要維持及擴大招生規模,在發展中醫藥傳統優勢專業的情況下,則必須重點加強非醫藥專業的建設,提升我校非醫藥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2、積極實施“全員招生工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已逐漸大眾化,招生工作已經由過去的賣方市場、階段性工作,轉變為現在的買方市場、全年性工作。而學校的招生工作是學校辦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人才培養及學校的建設發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招生工作提升到全校性的工作層面來推進。增加招生工作人員,增加對招生宣傳工作的投入,支撐和保障;繼續推進“全員招生”,加強機關部門和學院直接的聯動,充分利用教授、專家的專業優勢及社會資源,積極投入到招生宣傳工作中去;招生部門與各職能部門、各學院加強協作,共同努力提高招生工作質量,使招生工作成為學校公共事務工作。
3、進一步加強二級學院招生宣傳的主動性
進一步明確二級學院招生工作領導負責制,明確招生工作的重要性,重視招生宣傳工作,推進該項工作的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主動性,二級學院應研究和提煉本學院有特色的“亮點”,制訂完善的招生宣傳方案,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招生宣傳;二級學院應從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社會資源、社會需求等多方面重新探討和論證學院專業設置問題,專業設置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的需求適時調整和細化專業方向。
4、繼續推進優質生源基地建設
繼續推進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增強與基地聯系的主動性,各牽頭單位要高度重視,成立工作隊伍,制定工作計劃,根據本學院實際情況積極主動與相關中學溝通,組織落實與優質生源基地間的合作聯系,增強合作交流緊密性,充分發揮兩校間溝通合作的橋梁作用;豐富與基地合作形式,結合我校中醫學、管理學、體育保健等多門學科專業優勢,在科技與文體活動、中學生社會實踐等方面開展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針對學生進行應考心理調整與考前飲食保健宣傳教育,亦可針對中學教師組織心理解壓、身體保健與飲食保健等相關活動,在合作交流中展現我校學術專長和學科優勢;基地建設工作保持常態化,長期與基地之間保持聯系,定期前往基地舉辦相關講座以及寄送校報等資料,通過關心學生成長所帶來的良好社會效應和支持中學教育培養工作等多元化的宣傳思路來增強情感,生化效果。
5、進一步加強招生宣傳隊伍建設
近幾年參與招生宣傳工作的人員都是臨時抽調組成,使原本系統的招生宣傳工作成了季節性、突擊性的工作。組建一支相對穩定,工作能力突出,責任心強,富有犧牲精神,能夠獨擋一面的招生宣傳隊伍;組建包括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優秀青年專業教師在內的學術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宣講團;組建一支形象佳、口才好、責任心強、集體榮譽感強、愛校愛專業的學生志愿者招生宣傳隊伍;定期組織各支隊伍進行業務培訓和思想教育,不斷加強自身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建設。
6、進一步規范招生宣傳工作各項規章制度,使招生宣傳工作常態化
制定招生宣傳工作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招生宣傳相關費用的使用、報銷;進一步規范各二級學院招生宣傳工作,做到二級學院有固定招生宣傳負責人員,每年有招生宣傳工作計劃及工作總結;制定招生宣傳工作激勵機制,進行每年一度的招生宣傳工作總結及評優;加強招生宣傳網絡平臺建設,加強學校招生網站建設,積極利用各類網絡媒介展現我校濃厚的文化底蘊、突出的學科建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我校、了解我校、報考我校;注重借助各類社會媒體的宣傳,積極聯系各類媒體關注我校,宣傳我校,增強我校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做好招生宣傳學生志愿者工作,發揮學生的朋輩效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進在校生假期回中學母校宣傳計劃;延伸招生宣傳的時間和手段,實現集中宣傳與不定期宣傳的結合,除了每年4~6月份集中深入中學開展招生咨詢期間做好宣傳工作外,招生宣傳及基地建設工作要常態化,長期化;整體調研,科學分析,發掘學校的“亮點”,精心包裝,制作編印簡潔明了、設計精美的簡報及宣傳片等各類招生宣傳資料。
2010年-2013年優質生源基地建設情況一覽表
牽頭單位 |
序號 |
掛牌中學 |
掛牌時間 |
參與人員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1 |
五華縣五華中學 |
2010.05.05 |
古展群、林彬、方義潔、郭文海、陳彩英、 鐘天送 |
2 |
增城市鄭中鈞中學 |
2010.05.13 |
陳英華、郭文海、侯寧、陳霖、鐘天送 |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3 |
汕頭金山中學 |
2010.04.21 |
侯寧、鄭永臻、葉清、余歡平 |
4 |
汕頭華僑中學 |
2010.04.20 |
||
5 |
潮州金山中學 |
2010.04.21 |
||
學生處、第三臨床醫學院 |
6 |
汕尾市林偉華中學 |
2010.05.19 -2010.05.21 |
黃斌、徐志偉、陳英華、王新華、林培政、鄺衛紅、林輝、林彬、謝華民、凌子平、侯寧、江鋼輝、潘偉增、陳彩英、趙麗、羅曉韻、陳嘉聰 |
7 |
汕尾市城區新城中學 |
|||
8 |
海豐縣彭湃中學 |
|||
9 |
汕尾市城區汕尾中學 |
|||
10 |
陸豐市龍山中學 |
|||
中藥學院 |
11 |
臺山一中 |
2010.04.15 |
陳英華、林彬、李明希、張堅、王羚酈、符崖、蔡曉燕、盛楠、王建剛 |
12 |
臺山華僑中學 |
|||
針灸推拿學院 |
13 |
乳源高級中學 |
2010.04.21 -2010.04.23 |
侯寧、官坤祥、范春、賴秀麗等 |
14 |
仁化中學 |
|||
15 |
南雄中學 |
|||
16 |
南雄市第一中學 |
|||
護理學院 |
17 |
五華縣安流中學 |
2010.05.05 |
古展群、林彬、郭文海、方義潔、陳彩英、 陳其煌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8 |
河源市東源縣東源中學 |
2010.04.08 |
陳英華、林彬、凌子平、侯寧、溫祥彬、陳彩英、張堅、林瑞莎、張娟、馬利軍、羅向晗、舒燕、黃小薇、許星瑩、 李兆燕 |
19 |
惠東高級中學 |
|||
20 |
惠東中學 |
|||
信息技術學院 |
21 |
中山市華僑中學 |
2010.05.27 |
陳英華、林彬、侯寧、鄢來均、潘偉增、 龔建文、曾艷 |
22 |
中山市第一中學 |
2010.05.27 |
||
23 |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
2010.07.14 |
||
24 |
珠海市斗門區第一中學 |
2010.05.14 |
||
25 |
珠海市第二中學 |
2010.05.13 |
||
26 |
珠海市第一中學 |
2010.05.12 |
||
人文社科學院 |
27 |
湛江第一中學 |
2010..6.13 |
鄧勁松、鄭云龍、陳霖、馬歡樂 |
體育健康學院 |
28 |
羅定中學 |
2010.04.21 -2010.04.22 |
陳英華、林彬、黃國豪、宋述財、潘華山、 楊麟、張婷 |
29 |
廷鍇紀念中學 |
|||
30 |
鄧發紀念中學 |
|||
31 |
云安中學 |
|||
學生處 |
32 |
廣州市南武中學 |
2010.05.28 |
林彬、侯寧、潘偉增、張堅 |
33 |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
2010.06.22 |
陳英華、林輝、侯寧、鄧勁松、張堅 |
|
34 |
佛山市南海中學 |
2010.06.28 |
陳英華、林彬、侯寧、張堅 |
|
35 |
廣雅中學 |
2013.05.19 |
陳英華、郝宏偉、佘自強、陸金國、潘偉增、葉清、龔建文、張堅 |
|
36 |
廣州市鐵一中學 |
2013.04.18 |
邱鴻鐘、潘偉增、龔建文、張堅 |
|
37 |
從化中學 |
2013.05.16 |
潘偉增、龔文進、龔建文 |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38 |
湛江市第二中學 |
2013.05.11 |
陳英華、郭文海、葉清、馬利軍、陳煒、張晉 |
39 |
吳川一中 |
2013.05.10 |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40 |
新興一中 |
2013.04.26 |
佘自強、葉清、鄭永臻、鄒婕、沈妍妍 |
41 |
新興縣惠能中學 |
|||
信息技術學院 |
42 |
中山市第二中學 |
2013.05.26 |
鄢來均、龔建文、胡志波 |
2013年招生宣講團行程一覽表
場次 |
牽頭單位 |
宣講時間 |
中學名稱 |
參與人員 |
1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13.04.14 |
五華縣五華中學 |
古展群、郭文海、潘偉增、吳浩祥、 鐘天送、馬利軍 |
2 |
體育健康學院 |
2013.04.17 |
鄧發紀念中學 |
宋述財、葉清、陳堅、楊麟、黃時華 |
3 |
2013.04.18 |
云安中學 |
||
4 |
2013.04.19 |
羅定中學 |
||
5 |
學生處 |
2013.04.18 |
廣州市鐵一中學 |
邱鴻鐘、潘偉增、龔建文、張堅 |
6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13.04.26 |
新興一中 |
佘自強、葉清、鄭永臻、鄒婕、沈妍妍 |
7 |
新興縣惠能中學 |
|||
8 |
第三臨床醫學院 |
2013.04.27 |
汕尾中學 |
江鋼輝、龔文進、龔建文、陳煒、 朱穗鷹、羅曉韻、陸丹丹 |
9 |
汕尾市林偉華中學 |
|||
10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13.05.04 |
五華縣安流中學 |
古展群、李伊為、陳霖、陳其煌、 黃時華、郝燕 |
11 |
中藥學院 |
2013.05.06 |
臺山市華僑中學 |
李明希、龔文進、王建剛 |
12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13.05.10 |
吳川一中 |
陳英華、郭文海、葉清、馬利軍、 陳煒、張晉 |
13 |
2013.05.11 |
湛江市第二中學 |
||
14 |
2013.05.11 |
湛江市第一中學 |
||
15 |
針灸推拿學院 |
2013.05.10 |
韶關南雄一中 |
潘偉增、李淵、任濱海、郝燕、白東艷、陳創榮 |
16 |
2013.05.10 |
南雄二中 |
||
17 |
2013.05.11 |
乳源高級中學 |
||
18 |
2013.05.12 |
仁化中學 |
||
19 |
學生處 |
2013.05.16 |
從化中學 |
潘偉增、龔文進、龔建文 |
20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2013.05.17 |
東源中學 |
郝宏偉、潘偉增、張娟、圖雅、陳煒、韓翠以 |
21 |
2013.05.18 |
惠東中學 |
||
22 |
2013.05.18 |
惠東高級中學 |
||
23 |
學生處 |
2013.05.19 |
廣東廣雅中學 |
陳英華、郝宏偉、佘自強、陸金國、 潘偉增、葉清、龔建文、張堅 |
標簽:招生工作總結
更多"中醫藥大學2013年招生宣傳工作總結”,請關注“總結報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