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簡介:
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位于梁河縣城駐地遮島鎮后半山,九保鄉永和村民小組。校園占地68670m2,建筑面積5863m2,生產實習基地3068m2。學校創建于1964年,前稱是梁河縣農業中學(初中),“文革”前共招收三個班,總人數141人,而后停辦。1984年,梁河縣教育局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創辦了梁河縣農業(高級)中學。當時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學校的發展,縣委書記親自主抓學校工作,成立了以副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經過縣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五、六年的通力合作,1989年經云南省教育廳職業高中檢查驗收組檢查驗收,成為合格的職業高中學校和梁河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1991年正式改名為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1998年被德宏州教委考核驗收為“云南省‘3+1’班合格校點”。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以及各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學校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全縣唯一的職業高中和職業技術培訓中心。2004年被梁河縣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梁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2006年被云南省扶貧辦認定為“云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目前共有教職員工47人,其中專任教師39人,職工8人,在校、在冊學生432人。
1984—1991年期間,學校開設了財會、木工、電工、獸醫、農學、茶學、果蔬栽培等長線專業(發職高畢業證書)以及養蜂、縫紉、農機等短線專業,培養學生700余人。為全縣各行各業輸送了一批批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不僅增加了農民自身的收入,而且也不斷向科技致富的目標邁近,還為家鄉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發展起到了添磚加瓦作用。1991年以來學校先后開辦了種植、養殖、畜牧獸醫、企業管理、旅游服務、保安、計算機應用、機電維修、財會、文秘、幼兒教育、綜合高中、(3+1)班等十余個專業。畢業生中有傣、阿昌、傈僳、佤、白、景頗、德昂、彝、回等少數民族。經過學校培養和他們自己的努力,這些學生中的絕大多數成為了各個行業的建設人才,成為了技術能手和致富帶頭人,為當地村寨和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1999年,國家首次批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加進入職業大學學習的“三校生”高考,使職業學校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之后,我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升入高職院校深造。另外,學校還與勞動、扶貧等部門配合,共同舉辦了數期農函大輔導、種植養殖及蠶桑輔導。2006年至今共舉行“云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民工培訓”三個項目1924人次的短期培訓工作。
建校至今,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的發展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支持和肯定,多次受到表彰和獎勵。1994年被云南省農村智力開發統籌協調領導小組評為農村智力開發先進集體;1995年又被云南省農村智力開發統籌協調領導小組、云南省教育委員會授予農村智力開發先進單位的稱號;1991年、1995年、1997年分別被評為“梁河縣教育先進單位”。1993—1996年期間報名讀農函大學的教職工70余人,占全縣農函大學員的80%,成為縣科委抓農函大工作的重點單位。1996年12月陳月芳老師被省科協、省教委、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協會評為“云南省青少年優秀科技輔導員”。1995年李文顯老師被評為“云南省農村智力開發先進個人”。1997年財會四班、五班被評為德宏州優秀班集體。2001年學校被省教廳評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學校獲省級“新世紀·云南教育教研優秀成果獎”。2004年職初五班獲德宏州先進班集體。此外還有金成英、李江秋、楊紅梅等數名學生被評為省級、州級三好學生及優秀學生干部。
如今乘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東風,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為指導,按“十一五”規劃目標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針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為學校新一輪的發展謀求新路子。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守紀、文明、和諧、奮進”的辦學理念,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緊抓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更多關于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招生專業的信息,我們正在整理中,更多信息請關注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
更多同類招生信息,請查看“招生專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