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簡介:
2003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的關懷下,學校先后兩次進行了資源再整合,辦學場所由原來的六處整合為現在的兩處,學校占地總面積156畝,建筑總面積7.1萬平方米(兩個校區)。擁有萬米綜合實訓樓、體育館、圖書館、數控實訓樓、汽車實訓樓和3幢教學樓;有可供1000余人一次性就餐的現代化餐飲中心和可容納2000余人住宿的標準化學生宿舍。安裝有國際互聯網、校園局域網、地面衛星接收系統。現有教職工301人,在校生4000余人,除學歷教育外,每年各級各類短期培訓6000余人(2010年完成了7700余人),可完成10個專業的初、中、高級和技師職業技能鑒定任務。學校現已形成由一名國家級教學名師、2名省級教學名師和16名省級學科帶頭人、43名省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為支撐的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適應學校改革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學校依法辦學,以法治校,編撰印制了集教育教學、行政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學校《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學生學習指南》等。學校現已發展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溝通銜接、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鑒定相互配套的高、中、初多層次職業教育與勞動技能培訓多類教育并舉的多形式、開放式的綜合性職業學校。
學校緊緊圍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深入市場調研,依據市場需求和學生愿望,開設了信息技術類、加工制造類、交通運輸類、財經商貿類、文化藝術類、旅游服務類等7大類22個專業,面向吉林、內蒙等省內外招生。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服裝設計與工藝等5個專業已申報省級重點專業,服裝專業還被黑龍江省勞動廳認定為省級名牌專業。學校擁有教育部資助建設的數控技術應用實訓基地和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發改委資助建設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三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和涵蓋計算機、美術、服裝、烹飪、焊工等8個專業的省級綜合實訓基地,目前學校擁有專業實訓室、實習車間65個,實驗實習設備1750余臺(套),設備設施總價值達4000余萬元。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貢獻求發展,滿足社會和學生發展兩個需求,走內涵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社會能力,提高了學校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成立了具有合法資質的就業服務公司,與國內近50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設立了冠名班(助學班),與全國200余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人才供求關系,與韓國、日本建立了穩定的國際交流合作關系。畢業生100%獲得專業技術等級證書,高考升學率85%,就業率98%。近年來已向高校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德技雙馨”人才、向日本輸送研修生和韓國輸送留學生500余人,為學生就業和終身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近年來,在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學校順利通過了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復審評估和省(部)級重點技工學校的復審評估,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成為全省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中職學校,2010年10月又被教育部批準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此外,學校還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黑龍江省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黑龍江省示范技工學校、黑龍江省安全文明校園等殊榮。2004年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在全國首創了“職教宏志班”,還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批準為“全國數控工藝員資格認證培訓點”、“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創業培訓基地”、“再就業培訓基地”、“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齊齊哈爾市職業技能鑒定站”等,并先后為國家、省、市相關部門提供精神文明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依法治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課題研究與實驗研討、校務公開等相關經驗20余篇,新華社、《中國教育報》、《黑龍江日報》、長江網、《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等13家新聞媒體先后300余次對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學經驗、辦學成果等作了報道。
一流的教師隊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規范的管理、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使學校譽滿全國,成為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戰線上的標桿和旗幟。
更多關于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招生專業的信息,我們正在整理中,更多信息請關注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更多同類招生信息,請查看“招生專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