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3年創建,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來,學校依托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的辦學模式和“文化育人、復合育人、協同育人”系統改革,立足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德業并進、學思并舉、腦手并用”的復合式創新型
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8.84萬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萬平方米,圖書館5萬平方米,體育館2.58萬平方米,實訓實習場所10.08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7.47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5億元。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249.8萬冊,電子圖書127萬冊,報刊1731種,中外文數據庫46個。 全校現有教職員工2227人,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662人,正高212人,副高656人,博士31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12人,國家、省級特支計劃教師4人。教職工中現有專任教師1146人,校外兼職(課)教師共1192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2%,師資實力位居全國職業院校首位。 學校設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和體育部、工業中心、國際教育部、華僑城校區等教學單位,招生專業72個。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977人,其中專科生22578人(包括五專生468人),應用型本科生1235人,港澳臺及外國留學生164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4690人,自辦專科教育在校生749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國家級精品教材12部,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范專業12個,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項,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 學校注重培養國際化高端技能人才,已培養9.1萬余名全日制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較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應屆畢業生一年內自主創業率保持在5%左右,畢業3年后自主創業率達12.7%。人才培養質量受社會認可,237人次獲CCIE證書,位居全國高校之首;6人獲RHCA證書,全球僅1000人左右;33人獲OCM證書,實現國內高校在校生零的突破;32人獲HCIE證書,實現全國高職在校生零的突破。自2001年開始,學校先后與國內129所高校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協議。目前,全校共有128位老師承擔研究生指導工作,其中12人承擔博士生指導工作,共招收617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0人。2012年經上級教育部門批準,學校開始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試點工作,在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招收應用型本科生,翻開我校人才培養歷史新的一頁
各級領導對學校發展給予厚望,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1998年11月、2005年3月、2017年3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三次親臨學校視察;2003年9月、2005年8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現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兩次對學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5年9月12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學校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2011年7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現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在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高度評價深職院的辦學成就,并鼓勵學校繼續做好全國高職院校的排頭兵;2014年6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切接見出席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我校原黨委書記、校長劉洪一教授。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3年創建,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來,學校依托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的辦學模式和“文化育人、復合育人、協同育人”系統改革,立足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德業并進、學思并舉、腦手并用”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高技能 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8.84萬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萬平方米,圖書館5萬平方米,體育館2.58萬平方米,實訓實習場所10.08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7.47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5億元。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249.8萬冊,電子圖書127萬冊,報刊1731種,中外文數據庫46個。
全校現有教職員工2227人,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662人,正高212人,副高656人,博士31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12人,國家、省級特支計劃教師4人。教職工中現有專任教師1146人,校外兼職(課)教師共1192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2%,師資實力位居全國職業院校首位。
學校設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和體育部、工業中心、國際教育部、華僑城校區等教學單位,招生專業72個。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977人,其中專科生22578人(包括五專生468人),應用型本科生1235人,港澳臺及外國留學生164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4690人,自辦專科教育在校生749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國家級精品教材12部,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范專業12個,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項,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
學校注重培養國際化高端技能人才,已培養9.1萬余名全日制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較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應屆畢業生一年內自主創業率保持在5%左右,畢業3年后自主創業率達12.7%。人才培養質量受社會認可,237人次獲CCIE證書,位居全國高校之首;6人獲RHCA證書,全球僅1000人左右;33人獲OCM證書,實現國內高校在校生零的突破;32人獲HCIE證書,實現全國高職在校生零的突破。自2001年開始,學校先后與國內129所高校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協議。目前,全校共有128位老師承擔研究生指導工作,其中12人承擔博士生指導工作,共招收617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0人。2012年經上級教育部門批準,學校開始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試點工作,在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招收應用型本科生,翻開我校人才培養歷史新的一頁。
學校積極探索以應用為導向的高職科研模式,重視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政府決策,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努力打造高職的科研高地。截至2017年5月,學校已建成29個市區以上級科研平臺,一批行業權威機構落戶學校,國家級標準技術委員會2個,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00項。應用研發特色突出,獲國家專利授權1174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40件,發明專利233項。獲批建設深圳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全校科研經費總量累計達到5.32億元,2002年以來連續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技術轉移項目2035項,到賬經費2.07億元,科研競爭力位居全國高職院校榜首。2017年開始,學校不斷深化科研機制改革,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應用技術研發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先后與深圳市經信委、中興通訊、深圳市國資委、中國聯通、華為公司、快速制造國家工程中心、柴火創客空間、深圳市太赫茲研究院等一批政府、企業、行業機構加強戰略合作,共同在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創新創業、未來產業等領域搶抓新的機遇。
學校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充分利用區域與自身優勢,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134所境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年均接待來校訪問考察的境外來賓達900人次。1999年,與海峽兩岸高職院校共同發起“海峽兩岸技職教育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18屆。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首家單獨考試招收港澳臺學生和外籍學生的高職院校,至今已培養港澳臺籍畢業生約400人。2006年,學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職教全球聯系中心之一。2013年以來,在馬來西亞等國家設立2個漢語語言文化中心。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合辦電氣服務工程高級文憑合作課程,畢業生獲得深港兩地畢業資格。開辦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軟件技術、國際商務等4個國際合作辦學專業,其中與澳大利亞聯邦大學長達20年的合作被澳方譽為“中澳教育合作的典范”。
學校重視社會服務與品牌形象,大力開展師資培訓、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及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是國家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基地、深圳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廣東省、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深圳市再就業培訓基地。年均完成各類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認證11萬余人次,先后舉辦95期師資培訓班,為全國650多所中高職院校培訓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師1萬余人。先后對10個省、自治區的26所高職院校、168所中職學校進行了對口支援。選派核心團隊建設和管理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創造了特區援建老區職業教育的典范。
學校辦學成績顯著。2001年首家通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優秀評估,2009年通過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首批國家級示范校。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中國十大最具就業力高職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中國十大創新型高職院校”、“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深圳市創新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深職院審時度勢,面向未來,再次迸發強音。為了緊密契合“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改革時代、創新時代、質量時代新機遇,充分利用特區立法優勢率先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學校在第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中創造性地提出“三個服務、五個定位、一個率先”的戰略發展目標,即始終堅持為黨和國家服務、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市民終身教育學校與中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模式”。
各級領導對學校發展給予厚望,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1998年11月、2005年3月、2017年3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三次親臨學校視察;2003年9月、2005年8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現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兩次對學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5年9月12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學校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2011年7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現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在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高度評價深職院的辦學成就,并鼓勵學校繼續做好全國高職院校的排頭兵;2014年6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切接見出席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我校原黨委書記、校長劉
學校積極探索以應用為導向的高職科研模式,重視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政府決策,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努力打造高職的科研高地。截至2017年5月,學校已建成29個市區以上級科研平臺,一批行業權威機構落戶學校,國家級標準技術委員會2個,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00項。應用研發特色突出,獲國家專利授權1174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40件,發明專利233項。獲批建設深圳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全校科研經費總量累計達到5.32億元,2002年以來連續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技術轉移項目2035項,到賬經費2.07億元,科研競爭力位居全國高職院校榜首。2017年開始,學校不斷深化科研機制改革,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應用技術研發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先后與深圳市經信委、中興通訊、深圳市國資委、中國聯通、華為公司、快速制造國家工程中心、柴火創客空間、深圳市太赫茲研究院等一批政府、企業、行業機構加強戰略合作,共同在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創新創業、未來產業等領域搶抓新的機遇。 學校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充分利用區域與自身優勢,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134所境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年均接待來校訪問考察的境外來賓達900人次。1999年,與海峽兩岸高職院校共同發起“海峽兩岸技職教育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18屆。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首家單獨考試招收港澳臺學生和外籍學生的高職院校,至今已培養港澳臺籍畢業生約400人。2006年,學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職教全球聯系中心之一。2013年以來,在馬來西亞等國家設立2個漢語語言文化中心。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合辦電氣服務工程高級文憑合作課程,畢業生獲得深港兩地畢業資格。開辦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軟件技術、國際商務等4個國際合作辦學專業,其中與澳大利亞聯邦大學長達20年的合作被澳方譽為“中澳教育合作的典范”。 學校重視社會服務與品牌形象,大力開展師資培訓、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及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是國家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基地、深圳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廣東省、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深圳市再就業培訓基地。年均完成各類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認證11萬余人次,先后舉辦95期師資培訓班,為全國650多所中高職院校培訓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師1萬余人。先后對10個省、自治區的26所高職院校、168所中職學校進行了對口支援。選派核心團隊建設和管理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創造了特區援建老區職業教育的典范。 學校辦學成績顯著。2001年首家通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優秀評估,2009年通過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首批國家級示范校。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中國十大最具就業力高職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中國十大創新型高職院校”、“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深圳市創新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深職院審時度勢,面向未來,再次迸發強音。為了緊密契合“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改革時代、創新時代、質量時代新機遇,充分利用特區立法優勢率先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學校在第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中創造性地提出“三個服務、五個定位、一個率先”的戰略發展目標,即始終堅持為黨和國家服務、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市民終身教育學校與中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模式”。
更多內容,請查看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學校概況”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