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專業1985年在全國首先創辦,填補了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設置的空白。
1997年我校《中國古建筑工程》專業接受了市教委特色專業的評估被評為北京市教委特色專業。
1999年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優秀專業。
《中國古建筑工程》專業經過近30年的教學與實踐,為古建筑文物保護行業培養了上千人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在行業中有很大的影響。
1999年8月《中國古建筑實訓基地》正式落成投入使用,實訓基地的建成將課堂教學與理論實踐、操作實習、動手能力培養、素質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結合一體,既體現了技能教育的特征,又體現了綜合能力的培養。
2016年學院投入1100萬元建設古建實訓室,實訓室按照古建筑關鍵崗位設置,學生在實訓室內可完成古建筑木結構實體分解、拆卸、組裝。地面鋪設、墻體砌筑、琉璃瓦、黑瓦鋪裝,彩畫制作,古建構件小品雕刻等實習任務。
本專業經過近30年教學,已培養了近千名畢業生,目前大部分已成為古建行業骨干,有的已成為行業專家、古建筑企業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是在古建筑工程技術中,掌握中國傳統建筑技藝的傳承人。畢業生能夠在企業工程項目實施中,指導傳統建筑工藝做法、施工總體進程控制、隨機修改圖紙方案、協調甲乙雙方問題、執行文物保護法令等具體工作。
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緊緊圍繞崗位專業能力展開。
1. 針對古建筑行業重點崗位技能,古建筑木結構營造、古建筑瓦石工程、古建筑油漆彩畫技術,每個技能安排了三門主要課程,分三個學期循序漸進安排上課,逐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基礎課程穿插在所有課程之中,拓展課程安排在后期上課。
2. 第一學年安排基礎課程學習;二是第二年安排核心課程學習;第三年課程安排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
3. 上課地點分三個主要地點,一是課堂授課,完成基礎課程的講解;二是校、內外古建實訓基地授課,課程內包含的實訓項目幾乎都能在實訓基地內完成;三是古建筑企業的實際施工現場極限現場實踐教學。
學生完成這些課程的學習,即可具備古建筑施工管理崗位的基本技能。在校學習的第二年第二學期,開設部分拓展課程,為的是拓寬學生就業面。使學生能夠全面適應古建崗位能力群的發展要求。
職業目標
為文物保護、古建筑企、事業單位,培養傳承中國古代建筑技術的專業人員。畢業后可從事中國古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繪圖設計、工程造價等工作。3~5年后可沿著項目管理員專業工長項目經理的職業路徑發展。
就業崗位
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面向中國傳統建筑的施工、修繕、設計、造價、監理以及與古建筑相關的文保單位、文化創意產業單位等崗位急需的專業人才。初次就業崗位主要從事古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員、繪圖員、測繪員、資料員、造價員等工作。以及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文物鑒定、制定修繕方案等工作。
優秀畢業生
本校自1990年起該專業畢業生在古建筑行業起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歷經30年的教學,如今的古建筑工程企業中,早期畢業生早已經成為企業骨干,國家各個重點工程項目中均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近幾年的畢業生也正在逐步的在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古建二班師生參與布達拉宮修繕工程,得到時任國家教委李鐵映親切接見。
05級古建班學生廖雪峰負責的正陽門箭樓、城樓修繕工程
96級古建專業學生薛玉寶負責的香山公園勤政殿復建工程
06級學生張鋒亮、劉朝暉負責的故宮太和門東西廡及周邊建筑修繕
古建二班學生劉江負責我國援助柬埔寨吳哥窟修繕工程,獲柬埔寨王國政府首相授予莫尼薩拉蓬騎士勛章
更多內容,請查看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招生專業”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